返回第四十一章 税改争端  正德盛世从豹房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次出席会议的有,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镇国公朱寿、乌思藏佛教黑帽系第七世转世噶玛巴天宝法王、蒙古大汗忽必烈、波斯教沙吉敖兰,苏丹·苏莱曼·汗、兼任大明皇帝朱厚照,及其他各人!

朱烨坐在上首,看着坐着这些人,脑子突然发散,想着旁边的魏彬的会议记录得这么写才行。

底下众人看着皇帝脸突然笑了起来,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又在想什么鬼主意。

本来这次廷议就召开得很莫名其妙,既不合规,也不合法。

皇帝又布置了这么一个会场,与众人平坐,底下的人,心里本来就有点不安,见到皇上又脸露奇怪笑容,不由都坐不稳,会场开始有点骚动。

朱烨两边分别坐的是王承风和魏彬,一个是刚请的顾问,一个是会议记录员。

内阁四位大臣,文渊阁大学士,首辅杨廷和、建极殿大学士梁储、谨身殿大学士蒋冕、武英殿大学士毛纪坐在朱烨的右手边。

左手边是会议主持人户科左给事中邵锡,史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王琼,户部尚书杨潭、礼部尚书毛澄、刑部尚书张子麟,还有工部尚书李??。

右都御史陈金来得有点晚,左边已经没有位置,只能坐到了内阁这一边。

“咳,咳,人都到齐了,那开始吧。”朱烨回过神来。

“什么人到齐了,皇帝开会,谁敢迟到。”

看来陈金一眼,暗中心里吐槽,邵锡肃立站起来道。

“本次廷议的第一个议题是税改。请杨大人详述。”

杨廷和整理一下衣冠,站起来,清了一个嗓子,正要说话。

“坐下,坐下说话。”朱烨打断了他,你们站着说话,我抬头看着脖子累。

杨廷和酿蕴了好一会的情绪,一下子被皇帝给打断了,但又不好说什么,只能拱手向皇帝行了一礼,坐了下来,说道。

“皇上心忧天下,欲探寻赋税改革之道,自太祖建业以来,本朝税制运行百年有余,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地方,现朝廷开支巨大,国库空虚,此事关系重大,特邀各位共同商量此事。”

朱烨等了一会,不见杨廷和说话,这就完了,根本跟没说的一样。

要是不是王琼在这里开口,朱烨都忍不住说话了。

“请问杨大人有什么建议!”

趁着王琼的发问,朱烨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暗暗叮嘱自己,身为皇帝,切记不可急躁,不要跟以前一样,一开会,就把原来的注意事项都抛之脑后。

“内阁一致认为,税改是因国库空虚,需从节流开始,天下之财有数,不可竭泽而渔。”

王琼是直接问他,杨廷和轻轻一推,转而用内阁名义回答。

节流,就是要减少开支,这老头,根本是意有所指,王琼才不接这话,“今天议的是税改,朝廷的收放,不是开支。”

“收入与开支是一体的,抛开开支,收入再多也没用!”旁边的毛纪接上话,看了户部尚书杨潭一眼。

杨潭白了他一眼,你们吵就吵,找我头上干嘛,说了一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当然知道节流很重要,但开支这一块,要是真的开展节流,在座每一位都会跟他急,要是少了他们一两银子,都上户部蹬鼻子上脸,谁受得了。

要谈节流,杨潭马上可以指着每个人的鼻子说一堆,但这话能说么?

你看内库这些年拿了多少银子,能说么?没看大老板还坐在这儿!

都不想领工资了,这些人,就想拿户部当冤大头。

“内阁就这么点主意啊,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现在四人,反而不成了。”王琼遇到内阁这帮人,嘴上从来不饶人。

“你!”毛纪怒目相对,冷笑一声,“不知王大人有何高见。”

“于我看来,本朝之税,首先要改的是交纳的方式。”

王琼可是从户部右侍郎做到户部尚书,还治理过漕运,从基层一步一步升上来的人,对实物纳税之弊深有切身体会。

实物缴税的中间损耗太多,以漕运为例,从苏州民运北京白粮一石,加上损耗实际支出达四石,运费超过粮额本身的三倍,运至九边,那更不用说。

这里每经一手,就被剥下一层皮,层层加码,最后还是落到了老百姓头上。

洪武年间,都城在南京,这个问题并不突出,自朱棣迁都顺天后,用实物纳税交到都城,就是很不合算。

征上来的赋税,经过长途运输,加上官府低效率,许多人力、物力、财力都被白白浪费掉了。

“此话怎讲?”蒋冕也当过户部尚书,也知道此弊端。

“赋税折银。”王琼知道他假装不知道,也懒得多说。

此话一出,引来堂上人纷纷注目,王琼根本不以为意,尽是些吃粮不管事的主。

朱烨没想到王琼能提出这个,看了王承风一眼,却见他拿着毛笔在一张纸上,不知道写些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