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五章 吴御史重修通惠河  正德盛世从豹房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盯着下面这两个人,朱厚照真是恨得牙痒痒,再停职,真的是没有人可用了。

皇帝当得如此窝囊,真是穿越史上第一人。

看到皇帝气得脸色发青,魏彬赶紧走上前,给前面的茶杯添满水,小声说道。

“万岁爷,保重龙体,奴婢认为对方行的谋逆之事,须有大义支撑。”

什么是大义支撑?

大义就是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如朱厚昭就是皇位的唯一继承人,地位就无法质疑。

因为朱佑樘只有他一个儿子,朱厚照的皇位继承,不存在兄弟阋墙之争。

朱佑樘有兄弟十三人,现在仍然健在的有六人,但如同算跟朱厚照同辈的,那就不少了。

因为朱厚照没有儿子,如果他死了,只要是朱见深的孙子,同是厚字辈的人,都可能有机会登上皇位,如后世的嘉靖,就是这样子当上皇帝。

至于自开国传下的藩王,想当皇帝只能学朱棣造反,如朱宸濠,去年刚被朱厚照砍头。

所以最简单取得皇位的方法,就是杀死朱厚照,由他的堂兄弟继位,这在后世,也真真正正发生过。

“回皇上,各地藩王都没有异动。”魏英赶紧汇报。

“兴王呢?上次查的事情,怎么样了?”朱厚照问道。

“据密探回报,并没有在兴王府找到类似的图案。”魏英回答道,“但之前的密探回忆,见过朱祐杬画过此图。”

“确定?”朱厚照问道。

“据密探回报,是在正德十四年,朱祐元去世之前,看到的,因为密探在松林山守陵,属下并没亲自前往核实。”魏英说道。

松林山,就是朱祐杬陵所在的地方。

画的,不是印刷,朱厚照听出魏英话里的区别,但这事怎么牵连到了朱祐杬身上。

朱厚照身上突然一冷,鸡皮疙瘩全都起来了。

难道在三年前,这些人已经开始谋害朱厚照,准备推朱厚熜上台!

兴王之乱,难道只是个引子,把朱厚照引出宫去。

坐了下来,朱厚照手托着脑袋,回忆着后世的历史和朱厚照的记忆。

发现一无所获,只知道朱厚熜顺利上位。

那谁会是在这场大变革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朱厚熜么?不一定,后期他都基本放弃朝政,专心修道,证明他也无力反抗。

哪有什么人,能压得皇帝无力反抗呢?难道是文官集团。

朱厚照觉得没有这么简单,这些都是有点头脑的人,就能想明白。

在史书上能讲明目张胆讲的东西,往往是最不可信的。

“兴王府一定要盯住,任何一举一动,都要向朕汇报!”朱厚照放下手,揉揉眉头。

藩王这个系统,还是得想个方法,这些人,完全是社会的寄生虫,不但吸取着大明的元气,而且很容易被人利用造反。

“东厂那边,也不能放松,刘允,船只,这两个是重点。”朱厚照吩咐道。

隔日下午,工部大堂。

关于大通河的廷议结果,上午已经递到了朱厚照这边。

结果是五五开,赞成的人一半,反对的人一半,只能请求圣裁。

本来朱厚照想直接批准就行了,但送来廷议的王琼,建议皇上再召开一次会议,强调重要性,才不会像前几次修河一样,半途而废。

于是,朱厚照召集了工部和户部,还有监察御史,外加通州及大兴的主管官员。

“禀皇上,户部已经收到,寿宁侯捐献修河资金,白银一万两。”杨潭看到皇帝入座,先报告此事。

这张鹤龄速度还真快,朝廷还没下决定,他已经把钱都送过来了,那些以资金为借口的官员,也不好说话了吧。

朱厚照点了点头,说道,“今天请诸位来,因大通河疏浚一事争议较多,朕想听取各位意见,做最终决定。”

坐一旁边的李鐩,没想到皇帝会召开第二次会议,还好廷议的人都在京城,直接召集而来。

“臣在正德十一年,曾勘查过大通河,河道开浚艰难,水源不足,怕是跟前几次一样,徒劳无功。”首先开口的是户部主事董琦。

话音刚落,旁边一人就抢先站了起来,对朱厚照拱手道,“臣翟瓒,先朝之人,能修河道到积水潭,反而我们现在不如百年前之人?”

工科给事中翟瓒,正德十一年时,就是他提出要修河道的,李鐩小声解释给朱厚照听。

“今时不同往日,水道已经改变,如不因地制宜,结果则劳民作财!”董琦反驳道。

一上来,这两方就开始争吵起来,朱厚照才明白为什么王琼要他召开这个会议。

“而且顺天府西高东低,落差太大,旱之无水,雨多则涝,实在不宜行船。”董琦继续提出他的论据。

“此话差异,前朝已经解决这个问题,只是水闸荒废,才致今天淤堵!”管庆丰闸主事邝珩说道。

“即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