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章 朱由校的心思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朱由校听完后也明白了,眉头舒展后又紧缩,深深地吐了口气,啪一声拍了下大腿站起来,对着丁绍轼一揖。

“多谢老师指点解惑,朕知道此事之难,但如今是被逼的不得已呐。

朕定会以身作则,多勤俭,少奢逸,为国家计,还要清老师多多督导。”

相比较明朝历代君主,能够这么说的皇帝已经很少了,丁绍轼听到后很感动,心中默默赞许敬仰这位年轻帝王。

这其实也是朱由校的想法。

任何一个政权,或者社会组织,都有三种人:第一种,有能力且有意愿做出一番成绩的;第二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混日子的;第三种,重私利而轻公义,只想着往自己腰包里捞好处的。

王朝前期,第一种人多一点,第三种人少一点。到了王朝后期,第三种人极多,第一种人少。

那他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名声搞好,多勤俭,少奢逸,毕竟皇帝再节约,还能节约到哪里去。勤政,作为经历过996、007等福报的朱由校认为目前的工作量真不大。

等自己这些名声扬出去后,作出一副为大明鞠躬尽瘁的样子,就可以让更多的第一种人为自己重用,同时堵住第二种人非议的嘴,然后狠狠的切第三种人的肉。、

再让第一种人获利,形成以他为核心的新利益集团。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