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3章 秦王太近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波斯军队斩首超过三万,余下印度军自相踩踏死伤无数,而波斯军自身伤亡补过2500人。

这一战,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城几乎被付之一炬,波斯人抢掠了超过2000万卢比的财货,而且还抢走了沙贾汗的孔雀王座,以及后来英国女王王冠上镶嵌的“光明之山”和“光明之海”两颗钻石,也是莫卧儿帝国的镇国之宝。

就是靠着这次掠夺,波斯国内得到了短暂的繁荣和鼎盛,还顺带缓解了战争带来的财政负担。

不过现在却是不同,前期还是与历史差不多,都是德里城先自己内讧,紧接派出去阻击的三十万大军被波斯人轻松击溃。

莫卧儿皇帝得知战败消息,瞬间被吓到晕厥,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遣使,请求中国的孟加拉总督以及离得更近的秦王,能够出兵救援德里城。

作为请求出兵的条件,他愿意今后臣服天朝中国,为天朝大明之藩属。

盂加拉总督徐峰峻其实早就知道波斯人入侵的消息,他还准备先看看情况,结果没想到这些印度人居然能这么菜,三十万大军都打不过五万波斯人,这领军的莫卧儿将领都是猪头吗?

奇葩归奇葩,但该出兵还是要出兵,作为总督徐峰峻是有权利决定北印度的大部分事务,更何况现在还是有其它国家要插手介入北印度,这可是大明中国的殖民属地。

虽然还没有完全开发殖民,连莫卧儿皇帝都还在,不过这次却是正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

莫卧儿皇帝想的是顶多臣服中国皇帝,自己变成中国的藩属国,可徐峰峻要的更多,他直接要求莫卧儿皇帝立刻自去皇帝尊号,今后只能称国王。

而且,明军开拔的钱粮军费,莫卧儿必须全部承担,还有今后中国的商人在北印度做生意,更是列出了一系列的商业特权,甚至包括万恶的领事裁判权。

不对,都不能算是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严格来说只能在领事区使用,但徐峰峻要的却是全印度的裁判权。

只要中国人在印度犯法了,只能由中国官府自己审判处理,印度官府连抓人的资格都没有。

如此“丧权辱国”的条款,偏偏莫卧儿皇帝还不能不答应。

因为外面有刚打了胜仗的波斯人,而明军作为援兵也已经被他请进了德里城,徐峰峻直接是在德里城中,跟莫卧儿皇帝当面谈的条件。

徐峰峻还觉得自己已经很仁慈了,毕竟他都还没索要孔雀王座呢!

等到签完莫卧儿的“卖国”条约,明军却是没有盲目守城,而是与秦王朱伯域派来的大军合兵,双方各自凑出了三千骑兵,利用机动优势直接在平原地区,先行阻击突袭波斯人的军队。

纳迪尔沙刚刚击败三十万莫卧儿帝国军,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而且大军连日奔波大战,早已是疲惫之师。

但凡历史上的莫卧儿能稍微留一支奇兵,不说反败为胜,至少守住德里城应该问题不大。

五万疲惫加狂妄自大的波斯军队,于平原地区突然遭遇三千精锐龙骑兵。

明军在印度的龙骑兵可一点不比北疆的差,三千骑兵不仅全部一人双马,还携带了许多手榴弹。

没有任何技巧,直接扔手榴弹,炸完了就跑,换个地方继续炸。

纳迪尔沙就算再猛,哪曾见到过这阵仗?

能拳打奥斯曼,脚踢阿富汗,连沙俄都不得不退让,吐出彼得大帝时期侵吞的波斯领土。

所谓中亚的“拿破仑”,在对上明军龙骑兵突袭,直接就被打懵了。

波斯军队也是有火器的,但顶天了就是一些火绳枪,还有几门小土炮。

毕竟,在东亚卷出来的丧家之犬,到了中亚地区立刻秒变猛虎,你可以想想中亚地区的战斗力有多“强”。

更何况,明军这完全是科技侧碾压,又是精锐对疲惫之师,时机把握的太好了。

波斯军队刚刚才经历以少胜多,五万大胜三十万,转眼就被三千骑兵,又打成了大溃败。

纳迪尔沙想要重整旗鼓,就算无法反击,也要尽可能的将部队建制恢复,但可惜明军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

在用手榴弹将波斯军队炸的片混乱,明军骑兵只要看到有波斯军队想要聚集,就冲过去连开枪带扔手榴弹,实在不行就用骑兵冲杀。

几波下来,波斯军队的建制完全崩溃,战场上到处都是逃跑的波斯溃兵,大片混乱的溃兵甚至都冲击到了纳迪尔沙的本部亲军。

纳迪尔沙几次尝试无果,也知道自己打不赢了,他没有与三千明骑纠缠厮杀,果断带着没有受骚乱影响的本部军队撤出战场。

这一战,打的简直不要太轻松,就连跑来突袭的明军骑兵,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也太容易了?

等到一应战报消息送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