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天有不测风云  皇兄宋仁宗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日过得很快,这一晃就到了上元节。与西夏战事的战事还没有起来,这个上元节,和往常一样,包括开封在内的整个大宋洋溢在喜庆热烈的气氛之中。

这是大宋最为热闹、盛大的节日。宫廷、官府、民间都张挂花灯,从正月十四直到正月十八,连续五天放灯。

这天傍晚,允初、宗实和滔滔等皇家子弟在任守忠、张茂则等内侍的陪护下,穿上便装便出行了。

殿前司和皇城司的人也是跟着了。只是一般意义上加强了警备。

毕竟这仁宗亲政十多年的上元节,都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只见皇城外的御街,万灯齐亮,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宣德门楼的两个朵楼,各挂灯球一枚,特别大,内燃椽烛,非常喜庆。

各个坊巷、马行、香药铺席、茶坊酒肆,彩灯新奇各异,灯品之多,让人目不暇接。

赵允初也是开了眼了,感觉比现世还要热闹。

他虽是十六岁的身子,确是二十岁的心智。

这眼睛一出来除了看景色,就是看别人家的小娘子了。

宋朝女性习惯上身穿一件抹胸,外套上一件褙子,双襟自然垂下,不系带,不扣纽,任其敞开。

适逢今年这开封气候比较暖和,妇人们大都穿戴不多,胸间内衣也略为外露。

这让赵允初感到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盛世欢歌,这确实比去西北边境喝黄沙好!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是亘古不破的真理。

“看,樊楼!樊楼放烟花啦!”人群中突然传来声音,大家都向樊楼方向望去。

“走,走,快去看!”

在这东京城里,樊楼是地标式的建筑。

京中七十二家正店之首的樊楼,最早其实是叫做矾楼。之所以变成樊楼,是因为朝廷将矾业归于官府专卖,矾业行会最终解散的缘故。

赵宗实也嚷嚷着去樊楼看烟花,高滔滔和赵允初不由地跟着人群就跑过去了。

“茂则,看好允初!”任守忠吩咐道,他已经感觉到人群中有人鬼鬼祟祟。

正在此时,只听得“嗖”的一声,身后便有人惨叫了一声,瞬间倒下。

张茂则本能地转身向身后看去,原来是一支冷箭。他顿时觉得不好,便飞身扑向赵允初,两人一同摔在了地上。

说时迟那时快,又有数支冷箭呼啸而来,几名内侍全都应声倒地,张茂则也伤到了左肩。

周围人见状,都在尖叫声中走散,一时乱作一团。而乱箭仍在齐飞,血流不止。

“有刺客!”殿前司和皇城司的便衣随从这才反应过来。

人群中突然闪出两名大汉径直奔向赵允初,手中带着短刀等凶器。

赵允初没有见过这个场面,直接尿了裤子。

穿越过来,竟然还有生命危险,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殿前司和皇城司的人手不多,也是招架不住这如雨般的利箭,好像要置赵允初和张茂则于死地一样。

正在这个时候,忽然从对面酒楼上飞身下来一人。

这人轻功了得,虽然是大冬天,但一身短衣襟、小打扮,手中一把护身短剑,飞到一刺客身后,来了一招致命割喉!

血光四溅,惨不忍睹。

另一名刺客见状,直接杀奔过来,不料此人虽然不甚粗壮,但对打起来却不在下风。三五个回合之后,便是一招扼喉要了对方的性命。

“快走!”说时迟,那时快,这名好汉在箭雨中救下了允初,施展轻功带着他火速逃离了大街。

赵允初还在迷糊着,但意识到自己被人救了。于是喘了一口粗气。

而这名好汉正在费劲地上气不接下气。

毕竟他轻功再好,也是拖了个十六的孩子。

何况这孩子还是结结实实的那种。

他没想到这个孩子这么沉...

“感谢侠客救命之恩!敢为尊姓大名?”

赵允初直接模仿着后世武侠小说的情景,谁知这位好汉还没有开口,却被人从身后狠狠地闷了一棍!

瞬间晕掉了。

赵允初的心又紧张起来,谁要杀人灭口不成?!

他战战兢兢地抬起来头,却发现有三个剃了发的西夏模样的人,叽里咕噜说着什么东西,一点也听不懂。

这三个西夏人把赵允初团团围住,架到一间小木屋中躲藏,顺便把赵允初的嘴巴堵上。

赵允初看来是刚出了刀山又不慎掉进了火海。

为什么都要杀自己?

这三个西夏人好像并不是要他性命,应该是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把他作为人质而已。

这时,“杀西夏人啊!杀西夏人啊!”

声音由远及近,越来越近。

透过木板的缝隙,赵允初看到大街上有官兵模样的正在四处寻找。

“看到三个西夏人了吗?”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