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9章 帝崩【国庆快乐,求月票】  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家还在感慨时,便听见站在侧边的侍从出声喊道:“大行皇帝殡天!”

于是众人皆低头默哀。

紧接着,刘盈在吕雉的陪同下,暂且坐到了上首的位置。

刘邦死前将各方面的事情全部事无巨细地安排妥当,效果不错,众人明白刘邦其余诸子受封于外,那么皇太子继位乃是板上钉钉。

皇位传承平稳有序,故而不会出现什么乱子。

坐在了最高的位置,俯瞰群臣,刘盈只觉得自己手心开始冒汗,完全不知道阿父是如何做到平静自如地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

“盈儿,该你说话了。”吕雉坐在刘盈下方数个身位的地方,轻声提醒。

“嗯嗯。”刘盈深吸一口气,接着强作镇定道,“诸位,先皇驾崩,乃为国殇,且哀且痛。今日有数事需要商议,首先要为先皇定下谥号、庙号。”

谥号始于西周,传闻是由周公制定,不过实际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穆王时期,延续了整个春秋战国,成为无数国君身后名的评价系统。

庙号的出现则要更早一些,由商朝开创,比如有商太祖成汤、商太宗太甲、商世祖盘庚……

不过嬴政建立秦朝后,认为子议父、臣议君,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于是废除了谥号加庙号的评价体系。

汉朝自然没有打算继承这项内容。

在刘邦驾崩之前,就有不少彻侯离世,按照礼法给他们上谥号,比如萧何谥号为“文”,为酂文侯。

刘盈话音落下,殿内群臣在第一时间是望向陈洛和叔孙通。

大汉的仪礼由他们制定,过往那些逝世的彻侯,谥号常是通过这两人提出,刘邦点头采纳。

此时,陈洛起身行礼道:“回皇太子,谥号评价王侯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公允。

用上文、武、昭、康等谥号,属于对他们生前功绩的认可,说明此人的行为值得敬告上天,并载入史书,供后人推崇。

但周朝有王谥‘厉’,有王谥‘幽’,这则代表着他们在位期间犯下了过错,需要以此表示惩戒,并让后人引以为鉴。

谥号的重要,由此可见。

大行皇帝威加四海,功高德厚,而且乃是第一位拥有谥号的皇帝。

应当谥号为‘高’,高皇帝。”

想了想,刘盈没有立刻应声,而是先观察着群臣的反应,又朝自己阿母望去。

“可。”吕雉轻轻颔首。

“高皇帝,可。”刘盈松了口气,他觉得这谥号的确不错,只是没有其他人表示认可,那么他不敢自己独自作出决断。

接着他又问:“那么依丞相来看,庙号定为太祖如何?”

谥号倒是需要商议,但是庙号就不用纠结了。

以刘邦开创大汉的功绩,庙号是必不可缺的,而太祖、太宗、世祖、中祖等庙号里,唯有太祖适配。

“回皇太子,我认为你的提议非常正确,那么从今以后的典籍中,言称先帝,则需以‘太祖高皇帝’名之。”陈洛答道。

两人一唱一和,没有花费什么功夫,便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陈洛行礼坐下。

刘盈继续出声问询:“那么第二件事,先帝的葬礼,该按何等规格?”

这个问题倒是没有那么快的得到解答。

毕竟他们没有先例遵循。

如果按照始皇帝那样,举国修建陵墓,再铸造数十万陶俑陪葬,简直可以把当下才稍稍恢复的大汉掏空。

至于更早的那些例子,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他们的身份与地位比起皇帝,那差得太远,没有参考的价值。

大殿内静谧片刻,有臣子起身道:“回皇太子,臣觉得陛下平素推崇简朴,外加帝陵已经修好,葬礼应当从简,不大办特办。”

他这话引得不少人点头,现在的大汉不适合折腾,平稳过渡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亦有臣子站起,明确反对道:“皇太子,太祖驾崩,此乃国殇,岂可轻慢?要知道先帝生前喜好华服,只不过体恤民力,方才没有多穿。

现在先帝驾崩,我们这些臣子怎么能不满足其爱好呢?

而且嬴政那暴君都有阴兵军队拱卫,先帝贤明数倍,岂能地下无人服侍。

吾建议以九重楠木为棺,先帝身着金丝缕衣,陪殉童男童女九十九对,壮士九百九十九人。”

这条建议一出,不少人开始皱眉。

简直荒唐!

连嬴政那暴君都未采用人殉,你居然提议重新使用,是什么意思?

不过有些人则开始默默观察刘盈的反应。

这个建议虽然荒唐,但万一深得上心呢?

毕竟先帝乃皇太子的父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