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2章 代地四载  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高速且安稳的发展,根本是无稽之谈。

陈洛来到代地的第一年里,在代城内待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两个月。

除了必要的节日,他需要回来拜访问候刘如意,顺便考教考教他在夫子处的学习情况,再在对方的央求下,讲上两三回的《秦末英雄演义》。

只是最近自己有些卡文,没有想好熊心、张耳、刘邦三足鼎立后,自己该怎么编下去,好让三家归汉。

比起曹操,熊心的逼格就低了太多,还不如黥布给刘邦造成的威胁大。

但一路平推的话,又体现不出先辈筚路蓝缕创业之艰辛,起不到对刘如意的教育作用。

陈洛倒也不急,毕竟目前他讲述的剧情还在“宴咸阳扶苏赋诗,使囚徒巨鹿用武”,一边讲故事一边想倒也来得及,毕竟有原型以及三国作为自己的参考。

何况他每次回到代城,不会待上很久,就需要去往地方上进行考察。

实地了解过当地的情况,才能明白代地目前的困境。

代地结症不少,想要将“内因”和“外因”恰当地总结出来,陈洛怎么可能没有花费一阵功夫呢?

不过他第一年的奔波是值得的。

当发现问题之后,想要解决问题就比毫无头绪的乱撞大运,要靠谱得多。

尤其是在代地再度改郡为国,自己成为了代地国相之后,可以规划代地长期的发展路线,提出明确的方向,不像之前随时可能离任的郡守,仅仅制定短期计划,求快求速。

代地这艘航船有了方向,有了果敢的掌舵者,便一往无前地狂奔下去。

尤其是陈洛用自己的人脉,想办法去附近的赵地、韩地弄到了不少资源,加上让墨家弟子在民间推广更加先进的农具,代地百姓的生活可谓是蒸蒸日上。

将自己这四年的所作所为复盘,陈洛这才将半眯着的双眼睁开,再轻轻按揉了几下太阳穴。

自己刚才看似在休憩,实际上脑子里的思维是一下都没有停转。

其实以陈洛的身份地位,完全不用费心劳力去做这么多的事情,哪怕他把代国治理得一塌糊涂,难道长安会有人跳出来弹劾他?

御史大夫张苍与陈洛私交甚密,御史中丞曾是他的老下属,大部分御史皆由其一手提拔起来,是受到过关照的后辈。

而且即使有人逾越权限,直接上书弹劾,皇位上坐着的刘盈更是陈洛小舅子。

更不要说他还在地方上有各种人脉,与大将军交好,与楚王交好……

放在官场文中,他这都已经没有当大反派的资格了,毕竟没有人会给主角设定这么变态的对手。

陈洛耗费无数精力,去选择改变代地原来的颓势,不仅是因为他在其位谋其政,不想成为无所作为的“米虫”,亦是因为他一路上见到了太多。

面黄肌瘦的百姓吃着干硬难咽的面饼,喝碗凉水后便顶着星光下地耕作;瘦得可以见到肋骨的小孩抱着他阿母的大腿喊饿;在大道行走的旅人,听到马蹄声就提心吊胆地跳进灌木,担心是匈奴进犯。

自己需要改变的不止有大势,不仅需要抹除那些华夏历史上的屈辱,还需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小事”,去改变这些百姓的生活环境。

他们在史书上可能是“匈奴犯边,掠三城,百姓死伤数千”中的“数千”;可能是“岁大旱,流民近万”中的“近万”;亦可能是“大饥,白骨千里,人相食”里的“白骨”和“人”。

历史上存在的人何止百亿,能在史书上单独列传,拥有一页的,不过寥寥千百人耳,大多数人只能充当分母,甚至连分母都算不上,平平无奇地就度过了一生。

可这样的普通人就不该被关注吗?

陈洛不觉得谁就必须成为被牺牲的人,哪怕对方是在这个时代连名字都没有黔首。

抱着这样的心态,他无法对那些生活在困苦里的百姓视而不见,选择在自己力所能及地范围里去改变代地,改变他们的生活。

毕竟每个有同理心的人,都不会高高在上,说着些“何不将闲置房屋租出去”这样的话,对百姓的真正疾苦却视而不见。

缓缓吐出一口浊气,陈洛朝门外喊道:“今日可还有新的事情需要处理?”

毕竟刘如意年幼,尚且不能上朝处理政事,大部分的日常事务由自己这个国相处理,只有涉及到朝贡、祭祀这类关乎礼仪,需要代王出面的事情,他才会找刘如意商量。

门外走进了一名侍从,手里捧着七八张纸,以及十来卷竹简。

代地离阳夏有些距离,纸张流行程度不高,外加天气干燥,为了湿润气候制造的阳夏纸在这里容易裂开,故而竹简的使用频率还是很高的。

陈洛倒习惯了这些,让侍从将东西放下,先从竹简开始看起,毕竟纸张轻便易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