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1章 阿兄,我给你讲个“张子房千里  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猎奇和冒险感是一方面,戏剧性是另一方面。

这篇故事完美契合了那两点要求。

因此刘盈看来,它的宣传推广可以起到在百姓心中宣传提升皇室印象的效果。

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那么对待事情的态度也就存在差异。

“刘邦携民渡江,项羽单骑救主”这短短一篇小故事,在三个人的眼里,完全是三个不同的样子。

在刘如意眼中,它单纯是一则故事,但故事的人物和情节非常吸引他,恨不得亲眼看见项羽于秦营中大战一场。

在陈洛眼中,它属于一篇教材,和《帝范》这种由帝王正式编撰的指导书不同,更加注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效果。

而在刘盈眼中,它成了极好的宣传范本,要知道先秦到如今,大部分书籍上记录的故事,都是短小精悍的寓言,虽然有趣,可最多也就数百字,让人根本看不过瘾。

至于长篇的史书,往往微言大义,想看到故事性足够的纪传体史书,还得等司马迁先出生再说。

因此陈洛瞎编的故事,反倒成了大汉“独一档”的存在。

于是在脑海中构思一番的刘盈,神色颇为激动,连桌上的饭菜都不去动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刘如意所述说的故事中去。

过了片刻,他继续问道:“如意,可否还有类似的故事吗?再讲给为兄听听。”

见刘盈喜欢自己所讲的故事,刘如意同样欣喜,就像是后世水群交流车牌时,遇见同好的那般模样。

要知道平日可没有谁会来他讨论这些,他妹妹刘茹每次听到一半,就昏昏欲睡,而国相只负责讲故事,要是自己多问几嘴,那等故事结束就必须得做“阅读理解”。

沉吟片刻,刘如意抬起头来说:“阿兄,那我来给你讲一个‘张子房千里走单骑,勇留侯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如何?

这是全篇里面,第二喜欢的故事了。”

“好,好好。”被震撼到的刘盈木木地点头应答。

勇留侯五关斩六将……这是我印象里的那个留侯吗?

从大汉五年开始,留侯基本上就不怎么在朝堂上出现,偶尔在盛大的仪式上出现,留给他人的印象亦是一副病恹恹的模样。

不过刘如意倒没有这样的印象。

毕竟他和张良就只打过几个照面,可能还没有认出对方是谁。

因此他在讲故事的时候,津津有味地说道:“且说那魏王豹将韩王暗害,引得当时的韩相张子房悲愤指天,‘此仇不报,乃负祖宗相韩之忠’。

他念及天下豪杰,唯汉王与自己关系最佳,于是寻了匹赤色好马,千里迢迢直往汉地而去……”

在这个故事里面,张良倒不是一味靠着蛮力莽过去,陈洛更是化用了春秋时伍子胥逃离楚国的经历,让张良用智谋过了把守最严密的武关。

这个故事听得刘盈是一愣一愣的。

前面那则“项羽单骑救主”,他敢肯定是假的,毕竟自己是“亲历者”。

但是这则“张子房千里走单骑”,好像确实有那么一回事啊。

在他印象里,不少长辈在宴会上都谈及过这件事,说当年阿父受困汉地,范增病逝更是雪上加霜,所幸张良不远万里,走那荆棘丛生的狭窄小路前来投奔,这如同雪中送炭,让当时的汉军觉得有了希望。

因此刘盈将信将疑,没有像之前那么肯定,说刘如意讲的这则故事与现实不符。

陈洛默默端起酒杯,自己上扬的嘴角根本压不下去。

自己的故事是编的太好了嘛?

这则故事中前面那段“张子房千里走单骑”,确实掺杂了部分现实情况,但那真假大概五五开。

毕竟张良前去汉地,可没有像故事中那么从容,赶路时更多的是提心吊胆。

至于后面的“勇留侯五关斩六将”,就纯纯属于是自己瞎编的内容了,但是单从“小说创作”上来讲,反倒是让故事里的张良人物更加立体。

不过他见到刘盈露出迷惑的神色,倒没有直接说自己在纯纯扯淡。

毕竟自己最开始就直接说明过,这些故事是编造出来的,用来教导刘如意。

何况“张子房千里走单骑,勇留侯五关斩六将”中,自己给对方塑造的可是有勇有谋的形象,别人想被这么夸都不成。

这样一来,他应该不会追究自己的责任吧。

而刘盈听着这些故事,心里更加惊喜。

无论真假,这则故事里所言的价值观都是符合需求,值得宣传的。

其一,张良家族三代相韩,发誓为韩王复仇,可谓之忠。

其二,张良选择明主投靠,不远千里,历经重重困难,也要去找自己的阿父,这又间接吹了一波刘邦。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