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总统府的汇报是安排在了四天之后。进入总统官邸的人都要制作身份证明,以及相应的档案备查。
不过当地见总统的流程比林若妍想象中简朴许多,她只是在指定时间去指定地点拍了一张彩色照片就好。这张照片将来会印在出入总统府的证件上。至于她的身份,以及其他既定要进入总统府的袁总邀请来的人,统一都算是袁总所在大国企的人,标识不会体现具体的私人公司。
这样避免了管理上的麻烦,同样的,如果这些人里有谁出了问题,大国企也必须承担相关的责任。
内部分工如何,并不会对外解释的太清晰,林若妍只用记住自己要起到的作用。这也是她选择搭船大国企的主要目的。这类模式更像是她和王民合作,她只用在幕后完成自己的那部分工作,而前面有别的人提前就来运营关系开拓市场。
宣讲新城镇计划的时候,她用了袁总推荐的翻译。虽然陆薇的X语水平足够,不过袁总那边的翻译是早两年跟着那位前期项目经理一起闯荡的,与现场这些高管都很熟络,也锻炼出了当地的口音,听起来会很亲切。
高级翻译未必是年纪很大,翻译从业的经验特别丰富的人。在玻瓦国,人们性格奔放直爽,翻译也需要更灵活敢说才行,她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听众的心态把握更加到位。
袁总推荐的这位翻译会把复杂的概念翻译的很口语化,让非专业人士能听懂,有的时候会直接简略一点表述总统皱眉不太感兴趣的内容。然而这并不影响最终效果的表达,这位翻译提前已经知道袁总要达成的目的,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的详略选择上更加得心应手。
陆薇是正经听过翻译课程的,她私下里会对林若妍讲,如果是她,可能不敢这样“灵活”,她并不知道当地官员喜欢听什么,也不晓得怎么说能对上人家的胃口,甚至口音上不接近,也会让人排斥。
当地人虽然曾经被欧洲殖民,讲X语,可是独立后就有着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南美热情奔放的性格让他们更外向,传统东方人的含蓄其实很难融入。
袁总那位翻译却不同,她很年轻一毕业,二十二岁就来到了玻瓦国,自身的性格和交往的圈子就在这里,她更像是在这里留学,当地的语言文化习俗与她的成长完美交融在一起了。
顺利结束了汇报,进入了总统直播选择方案的环节。
其他外人都是不入镜头的,坐在台下观看。林若妍和陆薇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人物,坐在了袁总他们身后几排。对外,陆薇是林若妍的私人翻译,两个女生在一众黑发的国人堆里并不显眼。
总统拿着几块印刷精美的图板,向电视机前的国民宣讲免费发放社会住房的计划,他选择的果然是出房率最高的方案。一百万平米的建筑面积,高层占地更小,留下更多的绿化空间。不过各种专家也说了一些反对意见。
最奇葩的就是当地人对于空地的认知与国内大为不同。
当地有占地的习俗,如果空地太多,被无家可归者占领坚持居住达到一定年限后,这块地就很可能被判为这个占领者的私人用地,很难清理。当年殖民者留下的奇葩法律观念,强盗逻辑之类的,在被殖民的国家祸害不浅。
到了这个层面的辩论,林若妍已经不会参与了。她和陆薇原计划是等晚宴后就回到酒店,没想到下午便接到通知,要搭飞机去B省,半小时后出发。
啊?她可没有买飞机票,护照也一直在身上呢。从首都到B省,半小时后,这是赶哪一趟航班?
陆薇赶紧查询相关信息,结果发现并没有合适的航班,她眉头微蹙,难道为了总统出行会临时加航班么?
没想到半小时后,从总统府出来的几辆大巴车满载客人直接去了军用机场。赵星星和设计院的一众人并没有接到通知,留在了首都。
袁总和林若妍等本来要在总统府出席晚宴的宾客们全都上了车,在军用机场登上了一辆小型航班。总统并不在他们这架飞机上,但是玻瓦国好几位政要都在。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这只是他们第一程交通工具。航班飞了不到一小时,落地后在B省的军用机场。
林若妍带着陆薇,被安排上了一架直升飞机。那架直升飞机并不是大家以为的能把门都关闭好的,而是类似敞篷汽车那样,大门都开着,飞机上也有武器。
陆薇悄悄说:“这是武装直升机,这些门开着,随时能够开火。我们这架应该是护卫机,顺便捎上我们几个。总统可能在另外的直升机上,也可能在下面的车子上。”
飞机起飞的时候,袁总等人则与几位政要一起上了另外一辆小车。谁也不知道总统在哪个交通工具上。
飞机上有位军官解释了一句:“原本安排的接机车子有问题,临时调来的车子座位不够,委屈几位女士上武装直升机。”
林若妍和陆薇私下里嘀咕:“为什么不让男人上武装直升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