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三章一波三折  大汉羽林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些本事,家资的,就算过得再差,混个温饱总没有问题的。

再不济,还有太子刘据隔三差五的开仓赈济,平复粮价呢!

粮价这么涨,百姓吃不饱饭,一是朝廷连年用兵,虽然法理上的年赋税不高,但是各种临时赋税,却是繁重得很。

百姓交完朝廷的赋税,勉强温饱,倒也没有问题。

问题就出在,各郡县的世家大户上。

大汉的好地,半数都在他们手里。

早年间,汉武帝迁移了一批,便是现在的茂林子弟。

但这过去了二三十年,各地又生出了新世家。

更何况汉武帝当初迁移的大户,都是豪绅,那些当地的郡守,县令等官吏家眷亲族,根本没有受到影响。

如此一来,汉武帝当时是有钱了,各地世家大户的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了。

这些世家大户,在各地百姓交不起朝廷赋税的时候,提供“高利贷”,百姓借了他们的“高利贷”,朝廷的赋税,暂时交上了,自家的土地,却还是保不住。

能还上的“粮贷”便不会被称为“高利贷”了。

百姓还不上“高利贷”,自然土地便被世家大户收上去了。

百姓不仅没了土地,为了活命,他们还成为了世家大户的佃农,之后不仅要交朝廷赋税,还要交世家大户的租金。

两两相加,土地的那点产出,哪里还有够他们吃饱的粮食在?

没了粮食,百姓就要造反,他们一反,朝廷一镇压,打一打,杀一杀,世家大户再减免一些租金,底层百姓,不仅造反风波被压了下来,说不得还会感谢那些世家大户呢!

任平不解决世家大户,还要让百姓有饭吃,听起来很难,实际动起来,却很容易。

只需让世家大户把自身侵占过多的土地吐出去,还给百姓就罢了。

世家大户想要财富,名利,不能打土地的主意,自然就会将目光放到商贸上,发展商贸对世家和任平都有利。

相比于世家,任平更缺钱,他们在和平时期,只需要养家奴,任平却需要养军队。

按照太子刘据的品性,他一旦登基,肯定要缩减军费,军费缩减了,任平麾下的军队数量还不能少,这相差的钱粮,就得他自己补。

事实上,任平现在麾下的军队,已经是他在给供应军饷了。

朔方郡上交的赋税,全用在汉武帝东巡都不够,就更别说给朔方六郡下发军费了。

此事虽然没有明说,但算是汉武帝,太子刘据和任平三者之间无声的默契了。

当然,任平也知道,这般操作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治本的办法,他倒是有,不过王莽已经为他证明了,在封建王朝中走那样的道路,根本行不通。

土地兼并问题,五千年都没解决,没有千年的王朝,但有千年的世家。

实施新制度,前路未知,任平不想冒那个险。几百年后的事,谁又能说得清楚?

后来事自有后来人去做,任平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在有生之年,促成民族初步融合,最大程度上,避免五胡乱华的灾难,或者让那灾难到来时,更平稳一些,让民族融合少一些血腥便足够了。

任平留着世家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没有那么多可用之人。

现在朔方六郡的模式是,任平制衡世家,世家替他管理百姓。

任平想搞什么政策,直接找世家便可以,世家不同意,任平就可以收拾到他们同意。

但如果没有世家,让任平直接管理百姓,那他便是浑身是铁,又能管理几个百姓?

千人千面,上百万百姓的想法,千奇百怪,即便是“少数”不同意,在百万基数的作用下,也足够任平头疼的了。

世家在任平眼里,就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了,它上能砍王朝,下能劈百姓。

用得不好,未曾伤敌,便已先伤己了。

对现在的任平而言,与其担心那些有的没的,不如好好布局,让自身家族势力强大起来。

——分界线——

既然都到了博望苑,任平自然不能白来。

“启禀殿下,臣子在数月前诞下,臣准备为他寻访名师,臣素闻殿下的博望苑中,汇聚了不少当代大儒,您看……”

车撵当中,任平话说到最后,还故作了扭捏之态。

“哈哈哈……”

太子刘据闻言,不由得大笑。

对于任平的性情,太子刘据可谓是了解颇深。

他来自家的博望苑,每次都没有空手而归的时候。

对于任平的要求,太子刘据也习惯了。

不就是给点人,象征性的支援一下么?

这在太子刘据心中,算不得什么大事。

“任卿之心,便是孤的外甥,孤这个做舅舅的,为自家外甥的成长教育,出一份力,岂不是应该应份的?

孤的博望苑,倒是有几位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