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三章一波三折  大汉羽林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世的儒者大家,在其中研究学问。

任卿对于方儿之师可有人选?

若有所愿,尽管直言,便是哪位儒者大家不好相请,自有孤去为你说项。”

“臣才疏学浅,少儿不学,全凭殿下做主。”

任平有自知之明,他知道的当代儒学大家,不是在朝为官,都是已经死翘翘了。

二者皆不可能做自家儿子的老师,既然他给不出人选建议,还不如将选择权,全部交给太子刘据。

反正老师授课,也要在镇朔将军府,他教得好,就让他教,不合心意,一个月给点秩,赡养起来,做个吉祥物也就是了。

太子刘据方才之言,算是给足了任平的面子,对其极尽恩宠。

之所以太子刘据对任平如此,倒不全是因为先前的巫蛊之祸,救援拥护之功。

他实在是知道任平的辛苦。

朔方那个诡地方,自任平上任前,换了多少刺史,郡守,都尉了?

哪一个,也没把朔方治理的像今天这般繁荣。

以往的朔方六郡,别说似现在这般反给京都关内输血了,若是他们能够每年少管朝廷要一些移民,以及供养的钱粮,太子刘据便要谢天谢地了。

朔方郡守着大汉为数不多的几块地广人稀,肥沃之处,每年的收成都不低,且自建郡设部以来,便少有天灾。

按理说,朔方郡物产丰富,自给自足肯定没问题,早就应该回补朝廷了,事实却是大相径庭。

朔方六郡,天灾少有,人祸不断,匈奴时不时来南下“狩猎”,也就罢了,汉武帝这些年以朔方郡为基点,不是干匈奴,就是打西域,再加上地方豪绅郡守,相互勾结,商贾走私屡禁不止,鱼肉百姓。

不说回补朝廷了,若不是靠朝廷年年输血,朔方郡的百姓,根本难以维持生计,几乎每年是送多少百姓过去,就要死掉其中的七八成,严重的时候,朝廷的移民补充,还没有朔方六郡,冻死,饿死,劳累死的百姓人数多。

这样的烂摊子,在任平上任后,彻底扭转了过来。

仅是今年,朔方六郡给朝廷上交的赋税,便要以千万钱计,大大缓解了朝廷因为汉武帝东巡的财政压力。

君不见,大朝议散后,大司农桑弘羊对任平也是翘首以盼。

若是太子刘据“下手”快,任平此时已经到大司农的府上饮宴了。

赋税钱粮还是小事,最重要的是人口。

从任平上任沃野县到现在,朝廷就给朔方六郡,迁移了两波人,一共才三万多。

一波是汉武帝催促桑弘羊,给沃野县补充的各州罪犯流民,二就是车师国的俘虏。

这两波人里,哪有一波是好人啊?

各州的罪犯流民,还好一些,汉武帝严刑峻法,天下又民生疲敝,大多数罪犯流民,其不过就是为了填饱肚子罢了,算不得什么大过错,有大过错的,即便当地府衙不杀,编入任平沃野军的敢死队,也都在浚稽会战中一股脑儿全都报废了。

车师国的一群俘虏,才是真正的“炸雷”。

这群胡民,如果没有任平主动接收的话,其结局就是弄到哪里服徭役去,最终基本上一个也活不了。

如此行径,先不说符不符合太子刘据一向主张“以仁为本”,“与民休息”的行政方针。

就是把他们从西域车师,弄到长安来,一路上耗费了多少钱粮?

最后商丘成凭此得了封赏,然后一拍手不管了,那朝廷的钱粮,和打水漂了有什么区别?

正因为大汉自卫霍死后,汉武帝任用的武将,多是商丘成,赵破奴这种,统兵能力一般,平时看着挺猛,实则打不了硬仗,大仗,和匈奴对战时,他们唯唯诺诺,连年战败,鲜有收获,只要一碰到西域的软柿子,这些武将便往死里欺负,随便弄个由头,不是灭国,就是抓俘虏,回来换战功。

至于俘虏能不能活,活下来多少,之后怎么处置,是否有损大汉的天威形象,这些武将一概不在乎,他们只在乎手里的俘虏,能为自己增加多少食邑。

如此一来,虽然大汉对于西域用兵,每每都能大胜,但战利品,不是被汉武帝大肆封赏了,就是让那些领兵的武将贪墨了。

导致大汉用兵能胜,却无法回补自家的钱粮消耗。

再则大汉朝中的武将,贪墨军饷的情况太严重了。

譬如当初的李广利征大宛,最近商丘成打车师,都是如此。

因为有战功,商丘成贪墨军饷,导致俘虏死了上万,回到大汉,就那么不了了之了。

这些胡民,不做徭役,放到各个州去,那哪个州愿意接收他们?

胡汉相融,放到哪里都是一个大问题,益州,交州,凉州等等所在,连他们本地的胡汉问题都没能解决呢!

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安抚这些车师国的俘虏。

若是把他们打散到其他州郡去,还不如让他们统统去服徭役。

服徭役好歹还是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