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些工匠已经处身北美,又见识过洞府(别墅),但考虑到其中一人到底是被强掳过来的,刘升才让渔猎团每日派一队人来轮流负责这里的守卫工作。
其实刘升从明港镇获得的工匠并不算多,总共就一百余户,算上工匠们的家属,也就五百多人。
明代社会分工已经极为细致,工匠也细分为很多种。
刘升从明港得到的工匠虽然仅一百余户,却也分为木匠、瓦匠、铁匠、皮匠、裁缝、油漆匠、竹匠、石匠、银匠、木桶匠、雕工、船匠等十几种。
其中又以木匠、瓦匠、石匠人数最多,刘升最重视的铁匠仅三户。
这三户铁匠有两户是给明港大户打工的,只有一户是自己开的铁匠铺。
论铁匠人数,却是自己开铁匠铺的人最少,只有老铁匠和两个儿子。
给大户打工的两个铁匠,除各自带了一個儿子学手艺,还都带了三四个学徒。
所以,准确来说,刘升是从明港得到了三名老铁匠,四名青年铁匠,以及七个铁匠学徒。
论技艺,则是自家开铁匠铺的王铁锤最强——此人能与另外两个有大户背景的铁匠铺竞争,不仅因为他是王氏族人,更因为他技艺好。
所以,当初在给匠户们编队时,刘升将铁匠们及其家属都编作一队,让王铁锤担任队长。
不过,当将这些人迁徙到北美后,刘升却是从工匠家属中选了个读书人当工匠们的临时管事。
这读书人名叫虞万智,也是个多年没能考上童生的倒霉蛋,二十好几了都没娶媳妇,前几年老娘死了,如今家中只剩下作为木匠的老父亲。
他父亲虞显墨,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木匠,能造房子的那种。
有这本事,原本家中不至于太穷,可惜虞显墨为人太耿直,又是外来户,明港的大户都不待见他。
虞万智已经没准备继续读书了,想要继承父亲的手艺,却缺乏天赋,学得也太晚。
所以,在刘升、红娘子攻破明港镇前,虞万智家中已经到了米粮断顿、难以为继的地步。
得知刘升招人垦荒,每天至少管两顿饭,虞万智主动带老爹前去报名。
冲着他主动投靠,以及读书人的身份,刘升这才选了他任临时管事,并说明了,干得好半个月后就转正。
见刘升、红娘子过来,虞万智立即过来迎接。
“工匠管事虞万智参见首领!”
“不必多礼。”刘升扶了虞万智一把,“去把各工匠队长都叫过来吧,我要说两件事。”
“是。”
虞万智应声离去,不一会儿就带着十几个人过来了。
刘升对工匠们都是按职业分队的,铁匠一队,木匠一队,以此类推。
而队长则选的是该工匠中技艺高、名望高的老工匠。当然,前提是这个老工匠还能做事,如果老糊涂了,或是行动不便,那肯定是另选他人。
等人都到齐了,刘升开门见山地道:“我准备在溪流下游两里处建造一个匠作营,专门安置工匠及其家属。
稍后各位队长可以让虞管事带着,去选个具体的位置。今日准备一番,明日便去建造营地——华初营这边会派一百个青壮帮你们。”
说完,刘升让其他工匠散去,却留下了铁匠、铜匠、银匠队长,并让虞万智将其他铁匠、铜匠、银匠也都叫了过来。
因为铜匠、银匠各自只有一户,且都是父子传承的两个人,所以三队工匠加起来也就18人。
刘升先看向王铁锤等铁匠,问:“你们谁会开炉炼铁?”
其余铁匠没吭声,却隐隐看向王铁锤。
王铁锤摸了摸他那坑坑洼洼的老脸,这才道:“俺年轻时在北边的舞阳跟人练过铁,但只是打下手,没抓总的经验,说不上会。”
刘升略感失望,却又觉得总比完全没人会要强。
他道:“那王老伯一家就收拾下,明日跟我去刘家寨那边。”
“是。”
刘升又看向其他工匠,问:“你们可有人会炼铜、炼银?”
几人都摇头。
这次刘升倒没有失望,因为他对此早有预料。
此时大明朝廷虽然未禁止民间拥有铜器,但因为铜矿基本把持在官府手上,所以民间大多是融钱铸造铜器,只有少数富人用得起。
而所谓的铜匠,只会修补铜器,不懂炼铜很正常。
银匠会的手艺则是用成品银锭打造首饰、银器,不懂炼银更正常。
刘升叹了口气,道:“那你们准备一下,等我抽出时间,就教你们炼铜、炼银。”
四人听了先是微愣,随即就都满脸大喜地朝刘升跪下,连声道:“多谢首领授艺!”
王铁锤等铁匠,也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不怪他们如此表现,因为在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