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四章 天命在宋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玉玺。

是真的?

听到赵骏的话,所有人先是一愣,随即震惊。

之前还说是假的,怎么又成真了?

“知院,不是说要有“天命石氏”的刻印才算是真吗?”

曾公亮忍不住说道:“现在只有“魏受汉传国玺”,少了一刻怎么辨别真伪?”

不止赵祯眼巴巴地看向赵骏,等待着答案。

其余晏殊、范仲淹、夏竦、杜衍、郑戬、富弼、文彦博、韩琦、庞籍、曾公亮、宋庠等人也都看着他。

赵骏之前说,真正的传国玉玺有几个特征,一是上面的刻印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二是因为王莽篡汉,要从王太后那抢走玉玺,愤怒的王太后把玉玺砸在地上,导致上面螭龙缺一角。

三是曹丕篡汉,为证明自己不是篡汉而是受汉献帝禅让,令人在上刻“魏受汉传国玺”。

四是石勒从前赵手里夺走玉玺,并且在玉玺一侧刻下了“天命石氏”的刻印。

所以总结来说。

真正的传国玉玺应该大小方圆四寸,上缺角,左右两侧各有刻印才对。

然而眼前的玉玺却只有一道印记,显然是不对。

但赵骏却笑道:“因为“天命石氏”仅仅只是传闻,并不见于任何史料记载。”

“传闻?”

“这么说起来,我好像记得确实在哪看过。”

“我想起来了,是《太平御览》!”

“对,就是《太平御览》!”

宋庠和庞籍顿时对视一眼,难怪觉得“天命石氏”这四个字很耳熟。

原来他们以前看过的书里有说过。

“不错。”

赵骏笑着点点头:“正是《太平御览》,当年有个教授讲过公开课,聊起传国玉玺,就说过这件事情。“天命石氏”这四个字在《太平御览》之前,不见任何史书和史料记载。”

“包括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史料资料《十六国春秋》《三十国春秋》《魏书》以及唐朝修订的《北史》,只要记载后赵的史料,都没有这方面说明。”

他环顾众人继续说道:“直到宋初赵光义时期,在《太平御览》当中才有“天命石氏”的出现,可见这应该是当时的流传或者某本野史被《太平御览》的修著者李昉、李穆、徐铉等人采纳。至少其余正史里完全没有找到它的出处。”

“那“魏受汉传国玺”又是怎么一回事?难道它在史料当中有过记载?”

范仲淹问。

他们是政治家,不是史学家,虽然以前读过一些史书,但又怎么能跟专门研究历史的历史学家比拟?

赵骏其实也不知道这些事情,他的信息来源于那位教授讲的公开课。

毕竟对于他来说,他的身份只是历史系的学生,论起知识渊博能力,那自然跟教授没法比。

所以赵骏笑道:“之前上公开课的时候,南北朝史专家李教授说过,“魏受汉传国玺”这句话的来源,就是魏收所著的《魏书》,在《魏书·帝纪·卷四》。”

“你们想想,魏收是什么人?本身就是北魏人,北魏灭亡之后又历经东魏,北齐,奉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命令撰写《魏书》。”

他看向玉玺说道:“《魏书》里记载的玉玺当时被西魏夺走,北齐根本就没有,以高洋屡次干预修史的秉性,如果这件事是假的,不存在这玉玺,又怎么可能会允许魏收写呢?”

“哦?”

晏殊聪明,稍微一动脑筋就明白了里面的逻辑,点点头赞同道:“还真是。”

“不错,魏收本身就是同时期的人物,他对这方面的情况肯定非常了解,加之那枚玉玺去了西魏,北齐篡的东魏根本就没有这玉玺,若是假事,则必然令魏收修改。”

“有道理,所以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北齐也承认那枚传国玉玺的确存在,这也间接证明了魏收记录的真实性。”

“你们看,上面刻的“魏受汉传国玺”也是当真,加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及其余种种特征,这应该就是北魏从庙里寻到的那一枚。”

“但北齐不是也宣称自己的印玺是真的吗?若是这样的话,为什么北齐会允许魏收为北魏的那一枚玉玺证明真伪?这岂不是告诉世人,我手中的这枚是假的?”

众人纷纷觉得可以确定眼下出土的这一枚,应该就是北魏那一枚玉玺,只是唯一的疑问就是北齐允许魏收这么写,那不是打他们自己的脸?

赵骏笑道:“这当然是因为时间差了,估计是魏收修史在前,侯景叛乱在后,北齐之后才得到玉玺,自然不好更改。”

“这倒也是。”

“那看来这枚玉玺先被北魏所得,后去了西魏,之后北周篡西魏归了北周,杨坚篡北周而得玺,隋末,唐末各失一枚,失的却是北齐与南陈的玺,这枚北魏玺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