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要放下那一文不值的面子  明末残阳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来到文登大营,通传之人在拿了赵信银子后,才屁颠屁颠的跑进去送信了,不然他是说什么也不信面前这个少年居然跟指挥同知大人有关系。

指挥同知李存旭认真的看着下人送进来的信件,信上内容也简单,一番叙旧之后,力荐了赵信,并告知赵信是他的徒弟,并重点强调,用的好,是他在山东为官的一大助力。

说实话,李存旭对李青松还是有点嗤之以鼻的,虽然两人一起上过战场,都做过李成梁的贴身侍卫,但李青松太过迂腐,明明一身本事却不愿意出去自领一军建功立业,反而死活要待在李成梁身边。后来李成梁死后,又效忠于李如柏,再后来就不知所踪了。

自己当初从辽东镇提拔外调,虽然只能到山东文登任职,好歹现在也是从三品武官,可见道路选的对,才是真的对!

想到这里,李存旭微微一笑,但还是对下人吩咐,“偏厅用茶!”

赵信在偏厅等了许久,也未见李存旭出来,他在想,莫非是师傅的信毫无作用?还是就这么走了算了?但现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求人的时候还是要放下那一文不值的面子。

一直等到了傍晚,李存旭才慢悠悠走了进来,“惭愧,本官要务在身,让你久候了。”

“不敢,卑职能等大人,是卑职的荣幸。”赵信只能堆笑,这时候摆出臭脸是非常不明智的,不仅意味着自己白等,而且会惹上这么大的一个高官,接下来就不用混了。

“听青松信中所言,你是他唯一的高徒?”李存旭坐在上座,居高临下的审视着赵信。

“卑职只是侥幸学得师傅一些皮毛功夫,大人见笑了。”赵信随后把大致过程和现今的近况说了一下,当然,李青松被追杀的事情肯定是不能说的。

“噢,原来你在东山堡任职,那地方穷啊!”

“正因为如此,卑职与赵大人在东山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如今略有小成,但相应的物资仍十分匮乏,且周边匪患猖獗,希望大人能批准我等组织人手出堡作战,并分发一些兵器装备。”赵信道明了来意。

“赵老虎还真以为自己是老虎啊,以前好像没那么大的胆略啊!这样吧,既是故人之徒,且你上官已经为你保荐,那你就担任东山堡副总旗官一职,我命库房给你刀枪各10把,粮食二十石,并知会威海卫千户所,准尔等在威海卫辖区内剿匪,如何?”李存旭并非看重故人情谊,想到有人愿意去剿匪,这还不是天大的好事?如果叫正规军去,又要开拔银子,他去哪里弄?现在小成本做大生意,何乐而不为?

“卑职谢大人垂爱,愿为大人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赵信一听作战要求被批准了,大喜!

翌日点检卫所配发物资时,发现李存旭给的东西果然大部分不堪用,不过这点也不能怪他,明朝末期,兵器都是陈年旧货,偷工减料更是一塌糊涂,可能除了辽东镇还好点,其他地方的兵器基本都是聊胜于无。

不过赵信还是给库房经办人员一个红包,落个人情,然后吩咐随行的人,雇了几辆大车拉回堡内,他自己则是再回文登县,来到了王大奎家中。

王记铁匠铺如今规模已经很大了,王大奎也逐步把生意交给了王保中等几个兄弟,几兄弟读书也都不大行,一个秀才都没有,索性,都回来帮铺子里干活,生意倒也十分红火。

见到赵信,王大奎还是感慨,赵信这孩子真是出息了,据说已经是副总旗官了,这可是跟县丞差不多大小的官啊,能文能武在大明还是非常吃香的。

“赵小哥今天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叔父还是叫我阿信吧,叫别的可就生分了,哈”

“好好好,我已经去叫保中几个兄弟了。”王大奎就喜欢赵信这种谦逊的态度。

“叔父,现在铺子里的产量可还好?”赵信先要打探一下铁匠铺的经营状况。

“不瞒阿信,近年来各地匪患猖獗,不少大户人家都搞起了私人武装力量,对兵器的需求量大增,所以我这个铺子生意还行。所以都叫大中他们回来帮忙了,反正读书读不出,还不如搞这个铺子靠谱。”说起铁匠铺,王大奎还是有点小得意的。

“小侄有一事相求,不知方便不方便?”赵信一听铁匠铺生意这么好,也是心理打鼓,不知道这个生意还能不能谈妥了。

“你这就是跟我生分了,有啥就直说,叔父是个痛快人!”

“好,我希望能采购一批上好的兵器,最好还有铠甲和弓箭。”赵信把随身带来的单子递上。

“兵器好办,我让其他生意都缓缓,只是这个铠甲和弓箭,朝廷管控的十分严格,不太好办啊。”

赵信不由一阵感动,王大奎还是没有忘记当年他救命之恩啊,宁可让其他生意暂缓也要保证他的要求,“铠甲的样式,我做了初步的设计,图纸在这里,不要怕用料,一定要用好料,钱不是问题,当然了,铠甲和弓箭可以晚上做,慢点也没事,关键是安全。实不相瞒,咱们堡需要在近期出兵剿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