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酒,真是个好东西  明末残阳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跟牛力开诚布公的探讨了喝酒大计之后,赵信对当前这个酒的行情有了初步的了解。

大明既不征收酒税,又无关于饮酒的禁令,民间都以酒为日常的生活必需品,就像早饭晚饭一样不可或缺。

现在的酒的种类也十分繁多,细分下来,竟然有饼子酒、景芝高烧、五加皮酒、古井贡酒、葡萄酒、三白酒、马奶酒等五六十种,这其中白酒主要还是以精粮酿制,价格也极为昂贵,普通的老百姓,吃饭都解决不了,还怎么又粮食酿酒呢?所以偶尔喝点黄酒或者比较劣质的烧酒就不错了。

酒的价格,市面上也层次不齐,比如最好的古井贡酒,因为是万历皇帝钦点的贡酒,所以价格极为昂贵,市场价高达40两银子,关键还很难买到,其他的汾酒什么的也都是高档白酒,售价也大概在10两银子一坛,不知道靖海堡堡主说的北京来的好货,是不是这种?至于老百姓喝的就是比较劣质的酒了,一般的酒肆里也能买到,几十文一坛的也有,不过口感就比较差了。

这期间,大部分酒都是用粮食酿制,其他农作物最多只能做极少的辅料,难怪价格卖的如此高。赵信前世的时候,因为收入低,喝的最多的就是北京二锅头,十几块钱一瓶,口感也不错,只是这个怎么酿酒,他真是个门外汉了。

“阿力,你去打听一下,给我把威海卫最好的酿酒师傅找来。记住,要客气一点!不许动粗。”赵信深怕把人得罪了,今后弄钱还要靠他们。

牛力的效率很高,其实大家平时经常喝酒,哪里好喝还不清楚,约莫半个时辰,就把威海卫飘香酒坊的大师傅胡大海请了过来。

“草民胡大海拜见大人。”胡大海一进门就要给赵信磕头。

“无须多礼,”赵信一看须发皆白的“未来摇钱树”要给自己磕头,浑身不自在,“胡师傅今年高寿?”

“回大人,草民今年五十有六啦!”

“噢,我看您这身子骨硬朗着呐!”赵信不由感慨,这个时代能活到56岁很不容易了,马上就要办六十大寿了。

“拖大明的福,还好,”胡大海也不是傻子,知道赵信把他这么客气找来,肯定有什么事情,于是直接开门见山了,“大人找草民来是......”

“也没什么大事,就想跟您聊聊酒的事情,请教一二。”赵信笑着回答。

经过长达两个时辰的亲切交谈,赵信弄明白了两个事情,一是现在用高粱酿酒是万万不可能的,口感太酸涩;二是目前威海卫包括整个山东地界上,卖酒的竞争非常激烈,好酒基本都有豪门大户支持,换言之就是垄断了。

“胡师傅,你现在一个月工钱是多少?”赵信也直接开门见山了。

“回大人,草民一个月工钱2两,年底还有部分的花红,大概五两到十两银子左右。”胡大海也干脆交了底。

“如果我给你一年50两,你愿不愿意跟着我干!”赵信十分真诚的对胡大海开价了。

“承蒙大人抬爱,50两不少了,只是......”胡大海欲言又止。

“胡师傅但说无妨。”

“只是小老儿还有两个徒弟,都是跟随多年,不忍相弃,最关键一点,东家肯放人不?”胡大海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这个都不是问题,如果我请了胡师傅,你的徒弟自然我都要,多多益善!”赵信心情大好,“不过我还有个要求,如果制酒成功了,我会终身聘请胡师傅当我的首席酿造师,但是制酒的技术你要卖给我。”

在赵信一顿“鞭辟入里”的劝说,当然还有牛力等人持斧在旁晓以利害之下,飘香酒坊老板满头大汗的同意了放胡大海等人的要求,并按市价转让了全套制酒设备,虽然不知道赵信到底要干什么,但他心里也是乐的:有了赵信给的500两银子,还怕找不到工人和设备?

赵信带了胡大海,走遍了威海卫的山山水水,最后还是决定把酒坊选在东山堡,因为东山堡具备两个绝无仅有的条件,一是堡内有一汪清泉,四季不竭。二是最重要的一点,可以把保密工作做到位。

选址结束,把相关的酿酒家什都搬了过去,赵信还派了最可靠的士兵在周围建了围墙,指定了相应的保密规定。

接下来就是怎么酿酒了,在赵信反复劝说之下,胡大海勉强同意用纯高粱酿酒,并在赵信的一番回忆之下,开始了重点弄第二锅酒的制作尝试,赵信买了很多的高粱,让胡大海大胆尝试,不要怕失败。

在胡大海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失败之下,一晃就要过天启七年的新年了,新酒还是毫无起色,牛力等人也开始动摇了,刘德更是多次前来哭诉,你没钱给我就算了,还要败家?不行,实在不行你换人当财务吧,实在是没法干了。

赵信也第一次对这个“二锅头”想法动摇了,难道真的不行?但他真的没有退路了,最后索性他自己就搬在酒坊里,吃睡都在制作间里,胡大海等人一看千户大人都如此了,他们也只能没日没夜的熬,苦不堪言。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