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 是威海防务重要还是生祠重要?  明末残阳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赵某也不是被吓大的,是威海防务重要还是生祠重要?再说了,本官不是不建,待防务稳固,自有计较。”

赵某怒怼解启衷拒不修建魏忠贤生祠一事,不知怎地竟然传了开去。阉党一系自然怒不可恕,尤其是李精白听到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公然叫骂“竖子安敢如此?”据说随后已将此事禀明魏公公,要以谋反定罪,一时间,山东官场皆以为赵信要倒大霉了。

尤其是消息传至文登营,张雷更是抚掌大笑,“赵信啊赵信,你还是太年轻,以为破格提拔就不知道姓什么了,在朝廷大佬面前,你算个屁!”

他之所以如此幸灾乐祸,最主要还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待赵信完蛋,马上就动手抢夺盐路和那个鲁井特曲的家业,那酒是真不错,这个赵信才送了几坛就想把我打发了,哼,不知道天高地厚!

(注:何为选贡?明代各地方学官在岁贡之外,另外考选优秀的的生员充贡国子监为监生,称为选贡。监生之来源原本是以举监及岁贡为主;举监是每逢会试科考,选取副榜举人入监读书,岁贡是每年地方学校以定额的生员充员国学。然而因为举人素质高,科举出路好,因此举人多不愿入监;岁贡生渐渐以年资先后为入监之序,失掉了进贡优秀人才的原意。而国子监的六堂制、积分制并没有落实执行,监生依年资依次升堂,又提早拨历实习,造成国子监生员不足,如此监生在质、量上皆不敷所求。孝宗弘治年间南京祭酒章懋建议:三、五年举办一次考选,不论是正式的廪膳生员,还是增取员额的增广生员都参加考选,务必挑选到学行兼优、年轻力壮、累试皆优的生员充贡,如此全天下取五、六百人,贡生的质与量皆可兼顾。)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