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南京之后的洪兴皇帝心情很好。
云南顺利平叛,木府的巨额财宝他留了一部分在云南,其余的都充入国库。
国家初立,百废待兴,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这次回来,他还打算再适当地开一些工厂。
有了这些钱做创业资金,干起事来就不那么捉襟见肘。
出去一年,他的那一双儿女也一岁多了,长得粉粉嫩嫩,胖嘟嘟惹人爱。
洪兴一只手一个,笨拙地搂在怀里爱不释手。
又亲又抱,龙颜大悦。
顾念之也在一旁看着他们父子三人,眼里满是柔情。
小别胜新婚。
夜里,两人几乎打到半夜才沉沉睡去。
第二天,洪兴并没有醉在温柔乡,还是依旧早早地就起来了。
毕竟要上班的嘛。
首先,是听取太子这一年的工作汇报。
朱慈煊在张煌言,李来亨和邓凯的辅佐之下,活干的很漂亮。
洪兴皇帝很满意,在他离开南京的这一年间,把南京甚至是全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土地划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当初洪兴在辰州府发现土地划分有人动手脚后,就立即给在南京的朱慈煊写信。
命他好好检查一下全国各地土地划分的具体情况。
这一查不要紧,果然发现有人暗箱操作,欺上瞒下。
太子对这些人深恶痛绝。
在他的治理之下,那些阻拦土地划分政策的黑恶势力、官员、土匪,均被一网打尽。
百姓一片欢呼声。
有了土地,无天灾人祸侵扰,百姓收成很不错,赋税自然也差不到哪里。
这一年,南京机械制造局又加了几条产线,生产力不断提升。
短短一年的时间,火器产量突飞猛进。
太子朱慈煊也很明白,在这个世界,实力永远是维护正义的基础。
国防才是真正的后盾。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他把火器专家钟洵从广州调来南京,交给他一批人,让他带着这一批人好好研发火器。
这些人可不是普通人,他们有一个很特殊的称谓,匠人。
在明朝,老朱将人分为军、民、匠三等。
匠籍实行世袭制度。
换句话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
这个匠籍从你一生下来就给你定死了。
除非你家祖坟冒青烟或者喷火(皇帝特旨批准),要不然这辈子你爹打铁你打铁,你爹劁(qiāo)猪你劁猪(阉割牲畜)。
子孙后代世袭下去。
后来,匠籍制度,被满清顺治皇帝在顺治二年(1645年)废了。
当然,朱慈煊并不是要重启匠籍制度,而是根据钟洵的需求,从天下匠人中选出那些各行业出类拔萃之人,交给钟洵。
他们有的会打铁、有的会木活、有的会铜工等等。
让钟洵把这些人打造成帝国栋梁之材。
这一年,除了云南土司叛乱之外,境内几乎无战乱,粮食丰收,百姓安乐。
整个大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太子朱慈煊跟着倒霉老爹朱由榔从出生到现在,一路颠沛流离,是一个过过苦日子的人。
他对战乱、饥饿和贫穷有着很绝望的体验。
那年洪兴入缅甸之前,为了防止出现被人一锅端的情况,他把朱慈煊交给了窦名望。
临行前,他吩咐窦名望好好训练这个大明惟一的继承人。
窦名望不负老板所托,带着他在云南大山里艰难求生。
教他骑射之术,教他如何行军打仗,带他体验百姓疾苦。
这次监国,更让他明白创业之艰,守业之难。
监国期间,他宵衣旰食,枕戈待旦,常备不懈。
不敢有一刻放松。
有这样一个居安思危的太子,众臣也干劲十足。
他们给了太子朱慈煊很高的评价。
勤政爱民、忠厚仁恕。
太子这么能干,洪兴也就乐得清闲。
不过,对于皇家,特别是皇帝老子还活着的时候,儿子太能干,似乎不是一件值得让人高兴的事。
因为儿子很容易被人扣上一顶谋反的大帽子。
在古代,无论是谁,一但他头上有了这顶谋反的帽子,那基本是有多少脑袋就要掉多少脑袋。
很少有人能幸免。
最是无情帝王家。
洪兴皇帝的大明朝,这次很不巧,有人想让他睡不着。
太子监国的活干的很漂亮。
这时候,擅长搞阴谋论的某位大臣来给洪兴浇了一盆冷水。
“皇上,这一年,百姓只知太子不知皇上,不是一件好事情啊!”
洪兴皇帝一愣,你们这是要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