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之后照例要检查一下太子这段时间监国的作业。
土豆在第一轮小规模种植之后,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
太子于是因地制宜,在全国大规模种植土豆,粮食问题得到了缓解。
蒸汽机的研发和生产也逐渐步入正轨,据说钟洵已经开始在捣鼓蒸汽火车和蒸汽轮船了,结果拭目以待。
北面的蒙古回归之后,在察珲多尔济的管理之下,终于过上了幸福安稳的小日子。
罗刹国也没有继续南下骚扰大明,反而还和大明做起了生意。
尚之信边境问题搞得不错,受到了太子的嘉奖。
至于西北面的和硕特部落、叶尔羌部落和准噶尔部落也比较老实,并没有搞什么大的动作。
太子也自作主张地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
除了准噶尔部落没什么反应之外,其余两个部落都愿意和大明交好。
整个大明境内四海升平,百姓安乐,这让洪兴很欣慰。
但是,在翻阅奏折的时候,洪兴发现了一份看似很不起眼的奏折。
上面的内容看得洪兴恨不得当场掀桌子。
因为又有人说太子谋反的事。
这次的奏折写的还挺有水平,说太子在监国期间常常自比唐太宗。
唐太宗是一代雄主,很多人都非常佩服他。
但是很少有人敢跟他相比,特别是太子。
众所周知,李世民干了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杀兄弑父。
你敢自比唐太宗,你是要干嘛?
洪兴对这类事情非常反感,这些文臣打仗的时候离间君臣,和平的时候离间父子,真是吃饱了没事干,唯恐天下不乱。
写这封奏折的,是一个叫陈存礼的人,是一名普通的御史。
御史隶属于都察院,看名字就知道属于监察系统。
普通御史的职位不算高,是正七品官,但是权利却空前大。
国家之事,上到皇帝娶媳妇,太子出阁,皇家祭祀,下到对外出征、开科取士等等他们都有权利来说两句。
洪兴立即把太子朱慈煊叫来,让他好好解释一下。
朱慈煊看完这封奏折,吓得血液都快凝固了。
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自比李世民,很显然是有人要搞他。
但面对自己的皇帝老爹,他只能哭着喊冤。
“父皇,儿臣不敢,也从未有过不臣之心啊!”
知子莫若父,洪兴自然知道是有人诬陷太子。
洪兴最关心的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诬陷太子对谁最有利?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究竟隐藏着什么?
“行了行了,别在这哭哭啼啼的,堂堂一太子,成何体统!你给朕说说这个陈存礼是什么情况?”
太子也不知道这个陈存礼是什么来头。
洪兴知道这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百因必有果。
于是就问朱慈煊,在监国期间有没有处理过一些棘手的事。
太子回想了一下,确实有一件事,让他颇有压力。
于是,一个熟悉的名字浮上水面。
——李来亨。
洪兴去扶桑之后,有人上奏弹劾李来亨专横跋扈,骄奢淫逸,纵容他的侄子李虎在外面为非作歹,强抢民女,侵占良田。
李来亨是他老爹手下的名将,出了这档子事,朱慈煊也不敢随便动他,只是象征性地批评了他几句,此事也就这么不清不楚的过了。
但李来亨似乎对太子的批评很不爽。
你爹都不会这么对我,你一个小屁孩就敢拿着鸡毛当令箭,你他妈谁啊!
他不但把太子的话当做放屁,反而还越来越嚣张。
李来亨这种反智行为,连当初一起抗清的老朋友刘体纯都看不下去了,暗地里劝过他几次。
李来亨却把刘体纯的好言相劝当做驴肝肺,认为刘体纯也看不起他。
原来,当初平定天下之后,洪兴给一起打天下的人都封了公爵,唯独他李来亨只得到一个侯爵。
不升反降!
注:李来亨在永历十年(1656年)十二月曾被朱由榔封为临国公。
原因是当初他与清廷对决的时候,为了自保,下达了无差别攻击的命令,连自己人都杀(详见84章)。
后来进攻北京的时候,又消极怠工。
这些事洪兴都用小本子记着呢,论功行赏的时候,这些事就给李来亨减了很多分,导致他只得了一个侯爵。
但很显然,李来亨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
这件事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他不敢对老板有意见,但对老板的儿子就没那多好脸色了。
弹劾李来亨的奏折像雪花一样堆在了太子面前,他越看越气,派人下去查了一番。
发现情况属实,于是就把李来亨侄子李虎送进监狱踩缝纫机。
李来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