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章 前路漫漫  靖难攻略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南直隶与山东互通的只有一条水驿和两条陆驿。

一条从淮安往沐阳、赣榆、高密、平度到莱州,另一条则是从济宁一路往北平。

如果想要走济宁去莱州倒也可以走,只是道路不如淮安往莱州的驿道好走。

因此在船只抵达淮安后,朱高煦等人花费半个时辰将东西从船搬下,随后一行二百余人马开始走陆路往莱州而去。

只是转瞬间,朱高煦他们便赶了三天路,来到了赣榆县的地界。

其中值得一说的是,这一路不仅是两淮境内的城墙遭遇推平重建,便是山东一带也有这样的遭遇。

不过老朱的战略眼光确实是历史第一档的存在,他早早就让山东百姓在诸如济南、济宁、东平、滕县等要点修建了完备的砖石城墙。

这么看来,朱棣在济南、东平一带撞得头破血流倒也不奇怪了,毕竟是自家亲爹一手督造的防线。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放下心来,沉浸式享受着北归。

路途,朱高煦见到了许多荒废的田地,旁边还有一群忙着开垦的百姓。

除此之外,他还能见到许多放牧的百姓。

一些八九岁的娃娃带着几条猎犬就放牧着十几只羊,在见到朱高煦他们这一群骑着高头大马的人时,这些娃娃还会站在路旁,羡慕的看着他们。

“这牧民居然比农民还多……”

马背的林五六诧异的望着那比农民还多的牧民队伍,但朱高煦却平淡道:

“虽说忽必烈本人善于治国,也注重农事,但他下面的那群贵族却根本不管这些。”

“忽必烈死后,那些不通事务的贵族将北方及两淮地区的大片耕地废掉,将耕地改建牧场,如此几十年下来,许多北方和两淮的百姓都不会种地,只能以放牧为生。”

“加河道泛滥,原本就不得支持的耕农,自然就转为牧民了。”

朱高煦对元朝没有太大的恶感,毕竟大明已经代表汉人把仇给报了。

因此对于元朝好的一面,他也没有像许多人一样忽略。

诚然元朝在北方及两淮、四川一带制造了大屠杀,但忽必烈本人还是很注重农事的。

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忽必烈时期的元朝对于中原的农业促进贡献还是很明显的。

这里从元代的农桑辑要、农书及农桑衣食撮要等三本农业书籍就能看出。

不止农业,忽必烈时期的元朝从商业、经济和文化宗教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很多方面其实比宋朝更有优势。

只可惜,忽必烈毕竟是蒙古人之中的异类,自从他死了之后,元朝的农业就开始遭到了蒙古贵族的疯狂破坏。

大量的耕地被抛荒改为牧场,致使金宋时期的近七亿亩耕地暴跌至洪武初期的三亿余亩。

不过朱高煦相信,随着老朱这几年大修水利的动作,由牧转农的百姓会越来越多,土地也会复耕得越来越多的。

只是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那些复耕土地的归属到底属于谁……

想到这里,朱高煦看向了远处正在开垦荒地的那些百姓。

在他们赤膊身开荒的时候,后方小道却搭起了一个粗布凉棚。

几个好似下人的男人抬来了椅子,一个身穿绸衣的乡绅坐在了椅子,紧接着一面旗子也被竖了起来。

“是衍圣公家在雇人开荒,不过他们居然能从曲阜开荒到赣榆,这手倒是够长的。”

亦失哈瞧着那面孔府的旗帜,面露惊讶。

从曲阜到赣榆,怎么也有四百多里,孔府居然能把手伸得那么长,而且还是开荒,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朱高煦听着亦失哈的话,脸色也渐渐不好了起来。

他对北孔本就没有好感,眼下北孔居然在洪武年间就搞起土地兼并,如果继续放纵下去,不知道他们会兼并多少田地。

只是他现在人微言轻,还惩治不了孔府,不然他必然要奏。

“走吧”朱高煦没有久留,而是继续赶路。

一个时辰后,他们如期抵达了赣榆县,并入住了赣榆县的驿站。

赣榆县是一个临海的小县城,朱高煦记得前世的它只是连云港的一个区,不过这一世嘛……连云港还在水里泡着呢。

“殿下,您要出去逛逛吗?兄弟们想去看海。”

一连赶了三天路,林五六除了在沐阳县闲逛了会,其它时候都在路了,因此来到赣榆县这个沿海城池的他很有兴趣。

他和护卫里的许多兄弟都还没见过大海,想趁着休息去看海。

由于入住的是城外的驿站,朱高煦倒也不担心宵禁,因此也打开了房门,将圆领袍的摆子别进了腰带里:“走,瞧瞧去!”

朱高煦带着林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