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5章 百里无鸣  靖难攻略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先不说天有不测风云,海里尤甚,单那海船的价格就足以让许多人打消念头。”

“海边能捕鱼的地方都有渔船,似这种地方已经算是比较深的地方了,没有个百料渔船是没人敢来这种地方捕鱼的。”

“我听闻在那福建沿海就有许多百姓因为贫穷而驾驶河船出海捕鱼,结果这一去便再也回不来了,沿海有不少寡妇村,道理就是如此。”

“这么恐怖啊……”听着朱高煦的话,众人顿时吸了一口凉气。

“你们不信就去船首看看。”朱高煦招呼他们往船头走去,当他们来到时,果然看到了一道道丈许高的海浪。

这样的海浪,足以将五十料以下的船只掀翻,便是百料出海都不一定保险。

见这大海如此凶猛,饶是林五六这群在长江里从小游到大的江南小子都不由远离了船头。

因为甲板寒冷,很快他们就都一窝蜂跑回了船舱里,而朱高煦依旧在甲板放风。

说是放风其实也不太对,因为他正遥望辽东半岛,现在想着它的前世今生。

辽东这块地区,自三国司马懿屠戮汉人开始,这地方就遭遇了大量少数民族入侵居住。

即便后来唐高宗时期灭亡高句丽,阔别三百多年收复辽东,但由于当时的唐王朝处于四方开拓的时期,因此并没有足够的人口迁移来辽东,这也就导致了后来唐肃宗废止安东都护府。

只是唐肃宗这一退,汉人便退了整整六百一十年,直到洪武四年,汉人才重新收复部分辽东,而后一直到洪武二十年才光复辽东全境。

因此实际说起来,大明真正全面统治辽东的时间,也不过八年罢了。

元末辽东地区持续十五年的社会动乱,大量蒙古人、色目人与高丽人、女真人对汉人地主进行绞杀,这对辽东社会经济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最后的结果是辽东汉人锐减,至明军收复辽东全境时,整个辽东仅有三十万人,并且多以高丽、色目及蒙古、女真人为主。

为了防御残元势力南下,朱元璋也有意识地把北平、山东的人口迁移到辽东,而将辽东的少民迁移去北平、山东。

至如今的洪武二十八年正月,辽东有军户十四万户,人口四十余万。

不过即便如此,每年却还是有戍辽军户南逃,有的走海路,有的走陆路,不管如何,他们都想着逃离辽东。

这不仅是因为明初辽东气候恶劣,更重要的是辽东处于一个被三面包夹的战略缓冲地带。

正因如此,军户们才不断地逃亡,而军户逃亡带来的就是辽东当地的建设持续跟不来。

建设不行,新来的军户就更想跑,因此形成了一个死循环,而辽东的人口也从明初到明末,自始至终撑不起一个行省,政治只能挂靠在山东布政使司。

老朱派朱高煦来是有他的打算的,这点朱高煦自己也能猜到。

如果朱高煦能守住吉林,那辽东北面就可以在吉林和大宁的护卫下变得安全,许多军户就避免了直面战争,他们自然也就能留在辽东了。

毕竟当下朝鲜还算消停,尽管时不时其内部会有北伐派妄图侵占辽东,但朝鲜的李成桂还是十分清醒的。

只要朱高煦守住了吉林,那辽西的军户就能享受太平。

如果他能更进一步的扫荡长白山,招抚其中东海女真,那整个辽东就都安全下来了。

一旦辽东安全,那迁移过来的军户自然愿意留下,毕竟洪武年间的军户待遇还算不错。

不过即便如此,伴随着卫所武官开始兼并土地,没有土地的军户还是会逃亡。

所以在朱高煦看来,辽东必须得在日后成为一个正常的行省,裁撤卫所改设府县,不然即便老朱战略规划做得再好,也不一定能永保太平。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辽东也不完全是卫所制,当下的盖州、海州、复州、金州便是州县制。

朱高煦没有记错的话,历史老朱好像就是在今年将这四个州县裁撤,辽东彻底转为卫所制。

对此,朱高煦没有什么感受,因为不管老朱制定怎么样的政策,日后都会被朱允炆和自家老爹、以及日后的自己所推翻。

只不过在当下,他依旧还得按照老朱制定的路线走下去。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呼出一口气,随后转身回到了船舱之中。

从金州中左所到盖州有四百里海路,不出意料的话,朱高煦他们应该在明天辰时左右抵达盖州……

时间流逝,和朱高煦估计的差不多,第二天辰时左右他就被亦失哈他们从船室里叫醒了。

“殿下,到盖州了,不过接下来的路有点难走。”

走甲板,朱高煦听着耳边亦失哈的话有些疑惑,但当他走到船舷的时候他就知道为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