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3章 以待天时  靖难攻略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目光继续扫视,很快一块狭长的白地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是他让林粟留下的白地,为的就是方便日后实验火器。

制作火器这件事情,朱高煦不能让外人知道,因此他只能自己先设计出图纸,然后私下让铁匠打造,最后自己亲自派人实验。

火枪和火炮,这是日后朱高煦能以速度获取战争胜利的杀手锏。

为此,他早在南京时就曾亲自与许多制作火器的工匠讨论过火器的相关内容,所以大明时期主要使用的火门枪是如何制造的,以及制造的流程如何,实际早就在他脑中了。

不过真的要说,火门枪却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

从火枪到步枪,人类的单兵管状火器基本是逐渐演进的过程,但是从早期的简单突火枪到后世的步枪,却是有几个重要的分水岭。

明代的洪武铜铳是典型的火门枪,它的结构比较简单,完全就是一个尾端拥有放引线孔的圆管。

和这个时代的火炮一样,洪武铜铳只需要装入黑火药,再放入弹丸,后面小孔插入引线,使用时候点燃引线,等到火药引燃,将前端弹丸发射出去就完成一个射击流程了。

它的发射速度很慢,使用也很不方便,装填非常慢,需要随身带火种去点火,而威力仅在十步以内拥有杀伤力。

同一时期,许多国家都在使用类似这样的火门枪,尽管一直有人对其进行改进,但本质都还需要一个手动点火的过程。

因为需要手动点火,火门枪几乎无法单人操作,因此在朱棣建立神机营前,火门枪基本不会作为军队的主武器装备。

如果不出意外,直到五十几年后才会有人发明了枪托,并在面固定了点火装置,使用扳机来控制点火,火绳枪这才得以问世。

不过问世是问世,真正讨论起来,火绳枪被发明出后的改进历程却经历了半个世纪,直到十五世纪末才研究的七七八八,逐渐开始大规模装备军队。

对这一时期朱高煦不是很了解,他只需要记住自己从网和博物馆看过的火绳枪外形而进行设计就足够。

只要他能设计出来,并成功进行射击,那么后续改进燧发枪的难度就更轻松了。

不过对于燧发枪,朱高煦并不抱期待,因为他记得燧发枪的点火率十分感人,并不如火绳枪稳定。

正因如此,十八世纪后期英国使团抵达清朝并介绍燧发枪的时候,清朝官员才会显得不那么感兴趣。

燧发枪的点火率是如何变得稳定的,朱高煦并不知道,因此他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先把火绳枪研究出来渡过难关。

当下摆在他眼前的有几个难题,那就是火绳枪所需的两项技术。

火绳枪能够成为热兵器时代的起点,并不是简单的因为有一个人异想天开提出了它的构想,而是得益于火绳枪时代的几个技术突破……首先是冶金技术。

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让金属材质的枪管强度更高,加工工艺的变化进步也让枪管制造更容易,管壁更薄而能保证承受火药气体的力量而不炸开。

火枪和火炮不一样,火炮可以靠增加炮管厚壁来保证强度,而枪需要一定的轻便性,否则无法使用。

冶金技术和制造工艺进步让枪管变薄,也降低了整体重量。

对于冶金技术,朱高煦并不担心,因为大明的冶金技术一直领先于欧洲,哪怕到了明末,明朝工匠也只是在设计理念中赶不欧洲人,但在冶金技术依旧保持领先。

真正让朱高煦担心的,主要还是火药技术。

火绳枪之所以能配合长枪主宰战场,粒状火药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混合物,粉状火药容易分层,容易受潮,其燃烧效能不稳定,这个也导致早期火枪装药多少很随心,添加少了也许子弹软弱无力,多了又容易导致直接炸膛。

随着火药颗粒化技术的发明,粒状火药性能更稳定,威力更强,也就保证了火枪的威力。

哪怕只是基本的黑火药,一旦比例正确,依旧可以击杀一个身穿重甲的士兵。

对于重甲来说,火绳枪之后的火枪完全是一个无解的方式。

当然,冷兵器被取代是逐渐进行的,并且除了技术进步,更关键是战术的进步。

西班牙大方阵,可以说是火绳枪时代热兵器取代冷兵器的一个重要模式。

长矛兵加火枪兵的组合降低了火枪兵被敌方骑兵轻易攻破的风险,也增强了这个组合在战场的统治力。

朱高煦不太清楚西班牙大方阵是个什么样子,但他清楚当下的明军是什么样子的。

论长枪,当下除了老朱,没有人比朱高煦更明白如何训练。

长枪与火枪是很难有所配合的,因为长枪想要成功抵御骑兵,必须要结成密不透风的枪阵,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