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很多,不过大部分都逃亡山南地区了。”
“不止是北边,南五路也是这样。”
声音从沐春一侧传出,而说出这话的人则是东路军的傅让。
相比较沐春,傅让就狠辣太多了,毕竟他经历的事情比沐春经历的要惨烈许多。
“我听闻你联合越国公,指挥崔均、张辅他们驱赶百姓进入山南地区?”
沐春口中所说的山南地区就是现在被陈季扩、简定等陈朝遗臣所掌握的地区。
“不止是山南,就连兴化也有,不然黔国公你准备把他们留在我们辖区内?”
傅让与沐春对视,并提醒道:“东宫给我们的教令是什么,您应该比末将更清楚。”
“我知道。”沐春略皱眉头,同时说道:“我的意思是,这种事情不要让朝廷的军队出面,沐晟手下的土兵会承担责任。”
“仅靠他们太慢了。”傅让摇摇头:“把人驱赶到山南和兴化,以当地的情况是绝对养不活那么多人的,如此一来便能逼迫他们与我军交战。”
“当初陈朝军民挑唆我朝境内土司反抗朝廷的时候,就应该想过会有此报应。”
“驱赶太多也不行。”沐春打断道:
“眼下抛荒土地太多,广东和福建的移民速度太慢,等他们抵达,当地的耕地已经长满野草了。”
“我看了各州府的情况,最好现在就结束。”
“是。”傅让也没有反驳沐春,而是在对方提出意见后点头同意。
其实他并没有驱赶太多人前往山南和兴化,毕竟入越明军数量就那么点,民夫又算不上什么战力,想要驱赶人也并不轻松。
况且就眼下的情况,安南因为战死而死伤的百姓已经太多,再持续下去就有些影响经济了。
“郑正使到!”
突如其来的唱礼声让二人纷纷起身,不多时便见穿着赐服的郑和带着几名武官走进了这处临时衙门内。
“郑正使……”
“黔国公,傅都督……”
双方作揖行礼,随后纷纷落座。
刚刚坐下,郑和便开口与二人说起了安南的事情。
“舰队已经配合官军征战四个月,南边的叛乱也逐渐消停。”
“我这次前来,是想询问二位何时发起总攻。”
郑和的主要工作是配合征战安南,并在结束战事后南下。
按理来说,他不应该催促,可现实的情况却让他不得不催促。
“不瞒二位,近来天气渐渐炎热,不少官兵水土不服而染病。”
“过去一个月,海军在南五路镇压数万叛军没死伤多少人,可水土不服和疫病便折磨死了近千人。”
“现在还不是安南最热的时候,倘若到了那个时候,我担心舰队下西洋的事情会被耽误。”
水土不服和疟疾、瘴气等疾病在这个时代几乎是无解的存在,即便明军常年征战西南,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躲避瘴气的办法,可这终归无法避免死伤。
下西洋的海军总共就两万人,如今病死近千人,已经让军心开始动摇了。
正因如此,郑和才不得不来询问二人总攻时间。
对于他的问题,沐春与傅让闻言也脸色难看,因为不止是海军遭受着水土不服和疾病的折磨,就连东西两路大军也是如此。
征讨安南的四个月里,明军先后减员七千余人,其中战死的只有不到两千,剩余五千都是病死的。
长此以往下去,不等陈季扩和胡氏父子反攻,他们恐怕就得主动放弃一些紧邻密林的乡镇据点了。
傅让驱赶安南百姓,逼迫陈季扩率先动手也是因为明军有些拖不下去了。
“四月十五吧。”沐春作为在场爵位和官职最高的人,他不得不率先给出答案,并补充道:
“如果四月十五陈季扩和胡氏父子还不动手,那我们就率先动手。”
“不论如何,都要赶在五月前重创他们主力,然后将无法适应当地的弟兄撤出安南。”
沐春给出了答案,傅让与郑和闻言纷纷作揖。
就这样,安南仅存的两股本土的势力进入了倒计时……
《南征记》:“三年二月,安南遇洪灾,流民遍地,黔国公虽布施米粥,然饥民甚众,难以抚恤,唯以驱赶。百姓奔走山南、山西,又遭陈主、胡主遣兵驱赶,饥饿死者不可计数。”
《明太宗实录》:“二月甲申,季扩驱饥民,胡氏举屠刀,唯王师布施米粥,养济百姓数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