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这群人怕死,都记得什么能吃,什么能喝。”
“他们入云南三年以来,倒是基本在当地安稳下来了,云南也因此获利,开垦出了民田近百万亩。”
“前些日子奴婢还去六军都督府看过,算上军屯田,朝廷在云南的耕地也有近三百万亩了。”
亦失哈的话让朱高煦轻笑颔首,显然十分满意。
就汉家人口和耕地而言,现在的云南开发程度直追明朝中后期的嘉靖时期。
即便现在朱高煦什么都不干涉,仅凭云南承宣布政使司自己安排,那二十年后云南汉人数量也不会低于一百万,耕地发展到四五百万亩都有可能。
如果朱高煦愿意把朝廷的资源倾斜一部分给云南,那云南的汉化和开荒速度也会加快,能支撑明军向西南更深入,对三宣六慰从弱羁縻变成强羁縻。
“辽东、山东、渤海、大宁的情况如何,耕地、人口、马政,教育之类的。”
见云南已经步入正轨,朱高煦就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基本盘,日后大明北方的大粮仓。
“去岁因为北征耽搁了开荒的任务,不过情况还是很可观的。”
亦失哈先给朱高煦提了个醒,紧接着才解释道:
“辽东有民二百余四万口,去岁造册耕地数量近九百万亩,水利兴建大小三千四百余处,当地粮食亩产实粮也基本保持在八斗左右。”
“当地马政所造册记录的有挽马七万六千余匹,乘马两万余匹,军马四千余匹。”
“辽东学子三十九万余,毕业的学子数十万六千余人,可参与政务的有六万七千余人。”
亦失哈说到这里顿了顿:“孙铖上疏询问那年纪太小的三万九千余学子应该怎么办。”
亦失哈这般说着,朱高煦听后却不假思索道:“让他们去教导辽东、山东、渤海、大宁等地明年刚入学,且年纪不满十岁的学子。”
官学学子过于年轻化,这个问题朱高煦暂时解决不了。
想要展开第二阶段的中学,起码还需要四年的时间,而他不可能让这批年轻的学子等四年。
因此,让他们去山东、辽东各地教导不满十岁的入学学子是最好的办法。
“是”见朱高煦这么吩咐,亦失哈将他的话记下,随后继续汇报。
“山东耕地五千七百余万亩,口数五百余二万,学子数大概三十六万,具体还在统计中,毕竟刚开学不久。”
“至于大宁耕地一百二十万余亩,口数算上发配的有十七万,但北边的漠东三卫仅有不到五万,挽马两万余,乘马五千,军马两千,学子两万余。”
“渤海的话就稍微富裕些,口数五十二万余,学子九万五千余,耕地……”
亦失哈汇报了朱高煦的基本盘情况,不得不说进步很大。
不过对此,朱高煦还是特别交代道:“辽东、渤海不能只专注农业,更重要的是工业和矿产、木料等作坊和工场。”
“孙铖肯定清楚,辽东每年开采了多少金银铜铁煤矿,又砍伐了多少木料,运送了多少柴出去。”
“我就拿去年辽东海路供给山东的三千多万斤柴,六百万斤煤、五十万斤铁锭来说,这两笔收入就为辽东创收四万余贯,扣除伐木场和煤矿工人的工钱,辽东净赚两万贯。”
“就这些东西,都是辽东和渤海随处可见的东西,要学会利用鸭绿江水运和辽河水运,把木柴和煤炭、铁料运出去。”
“除了这些,渤海可不可以组织下面的村庄去集体狩猎,狩猎毛皮给江南的达官显贵来赚钱?”
“以前我们能凭着这些赚钱,现在为什么不行?”
朱高煦手把手的教亦失哈搞钱,亦失哈也纷纷记下,准备让孙铖把这些事情都组织起来。
在朱高煦看来,东北是日后供应北京的粮仓不假,但东北也要成为大明的“工业”基地。
一味的靠土地吃饭,那等到小冰河期到来,东北遭遇三江洪涝的时候,恐怕连自给自足都困难,一旦后世皇帝还试图在东北盘剥,那到时候恐怕就是百万流民版的“后金入关”了。
让东北成为资源和手工业商品输出地,增加工人占比,这才是眼下的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