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练兵  明末问鼎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人,基本探查清楚了,除了流民结寨自保的几处之外,其余各寨的情况属下都已经按大人的要求形成了书面报告,正准备递给参谋部的赵大人。”

“嗯。告诉赵阿五,规划不要做的畏手畏脚,也不必非要轮战,条件允许,可以同时分派各司攻打几处匪寨!”

刘俊将部队扩充到了上千战兵之后,其中的新兵经过两个月统一的基础训练,又连同老兵一起打乱进行了重新编队。

深思熟虑之后,刘俊没有过于急迫地引入现代军队的编制,依旧遵循明朝通常的编制。

最基本的单位仍然是伍,两伍为一队,每队还是十二个人,其中含队正一人,火兵一人。

队上是旗,每旗三队,设旗总一人,合计三十七人。

三旗为一局,其中两旗长枪兵,一旗鸟铳兵,每局设百总一人,亲兵一人,旗手一人,号兵一人,合计一百一十五人。

局上为司,每司三局,设把总一人,副把总一人,军法官一人,旗手一人,号兵一人,亲兵两人,合计三百五十二人。

三司为一部,刘俊自任千总,亲兵十人,另外部里直辖夜不收三十人,骑兵大队一百人,以上合计一千一百九十七人。

另外还专门成立了军法官、参谋部和新兵训练队,分别由杨端和、赵阿五和仲庆泉负责,内部级别等同副千总。

这些职位只在榆林铺内部施行,对外仍是称卫所体系的千户、百户、总旗等。

另外,对于长枪兵和鸟铳兵的训练,刘俊都是按部就班的。

虽说他千方百计地增加李勤俭那边的人手,但鸟铳的打造暂时还是跟不上。

没有近代化的机床,单靠手工,大家再尽心尽力,打造的速度也还是差强人意。

不过刘俊用现用鸟铳轮流训练的法子,倒是勉强完成了士兵们的基础训练。

骑兵方面则是调来了孛罗埚的周勤,提拔为千户任骑兵把总,专门负责骑兵的训练。

北军要是用命,马战还是有一套的。

只不过因为时日尚短,骑兵队的骑术还不太熟练。

这一点刘俊倒不是很急,因为要想用骑兵同建奴争锋,恐怕要得有几年的路要走,急不得。

他最担心的,还是新兵所占比例太多,又大多未见过血。

虽说每伍都有至少两个老兵带着,基础训练结果的纸面数据也颇令人满意,但他还是有一种不安稳的感觉。

新的剿匪行动,已经势在必行了。

观摩了新兵的长途奔袭演练,刘俊又赶往新落成的军器所视察。

刘俊荣升操守指挥之后,就将榆林铺辖区所有的匠户都迁到了榆林铺本部。

李勤俭水涨船高,一下子成了百来个工匠的领导,连带着刘俊派来打下手的劳力,足足管理着二三百人,干劲儿十足。

刘俊一行人到了军器所,在门口轮值的战兵处像普通人一般一一登记了名字,这才进去。

“鸟铳制造的不错,关键还是我之前说的标准化问题,军器厂的规模还会越来越大,工匠也会越来越多,但无论之后军械出自谁手,都要做到尺寸一样。”

隧发枪的事还是没有进展,不过李勤俭他们造的鸟铳却是越发精良了。

李勤俭连连点头:“大人放心,小的已经统一所里所有工匠的标尺、工具。”

“这鸟铳的长短、口径大小的也都做了严格的要求,在哪个手里出现了次品,小的就扣他的奖金,大伙儿都上心着呢。”

刘俊想了一下道:“李匠头,就好比这鸟铳,不一定每杆从头到尾都由一个人负责,你可以试着将鸟铳的部件大体分解,几个人负责一部分,最后再由专人挑选合格的进行组装。”

李勤俭听了大受启发,心甘情愿地又对刘俊一通奉承,他哪里知道这只是后世工厂烂大街的标准化流水线概念。

“钻枪管的人手不够的话还可以再打报告加人,鸟铳可以多造些,不要担心有库存。”

“是,大人。”

“另外我之前在贺大人的火铳队里见过一种叫合机铳的火铳,操作更为方便,但听说也更难打制,赶明讨几杆过来你先研究着,哪天能仿制出样品了,再拿给我看。”

“是,大人。”

“好了,带我们去看看虎蹲炮吧。”这才是刘俊今天特意想看的成果。

一行人在李勤俭的引导下到了所里的火炮作坊,三尊乌黑的小炮像猛虎一般蹲坐在作坊里。

刘俊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虎蹲炮的周身,只见它不到一米的身长,外面加了几道铁箍,炮头有两只铁爪架起,虎虎生威,还真有点猛虎蹲立的感觉。

李勤俭本身是不会造虎蹲炮的,但刘俊荣升之后,搜刮了新增辖区内所有的工匠,终于找到几个能够造炮的师傅。

虽说还是只能造这种后世迫击炮般的小炮,但好歹是鸟枪换炮了。

刘俊心满意足地站起身,吩咐道:“将这三尊虎蹲炮都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