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 钱的问题  我家父皇爱修仙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子杀了武定侯,

文官这边表示情绪稳定,甚至有人暗中排手称快。

武将这边却炸开了锅,一个拥有丹书铁券的从一品侯爵,太子说杀就杀,这太让勋贵们寒心了。

对此,五军都督府有一半的人请假没来上班,虽然这些勋贵们平时上班也基本摸着鱼,但这种集体请假的事,便显然代表着一种抗议了。

西苑里的嘉靖皇帝对此事处理的出奇平静,一方面,让完成班子交接的顺天府迅速公布了红袖昭藏尸案的审理结果,武定侯等人杀人藏尸证据确凿,涉案一应人等皆处以极刑。

另一方面颁出诏书安抚了这些世侯勋贵,太子行为无状,已受到申斥,让他们好生上班不要胡思乱想,并立刻让小侯爷郭守干承袭爵位,郭家一应封赏加倍。

当然,也有人从这种平静中嗅到了一丝血腥味。不过这是后话,暂时按下不表。

紫禁城,

清宁宫,

黄锦干瘪的公鸭嗓在大殿中回荡。

朱载壡接过皇帝老子给他的圣旨时,不由愣在了当场。

父皇让我将功折罪,主持顺天府赈灾?

“太子爷,快起来吧,”

弥勒佛一样的黄锦笑呵呵的搀起朱载壡。

“黄公公没宣错旨吧,本宫哪会赈什么灾呀。”

黄锦眯眼一笑道:“太子爷哪里的话,皇上的圣旨是由内阁司礼监共同敕造,怎么会写错。而且皇上还让奴婢给太子私下交代一句话。”

“私下交代?”朱载壡已经慢慢习惯朱道长的神秘主义,便将耳朵凑过去,“黄公公请说。”

黄锦压低声音说道:“皇上让奴婢带话给太子,赈灾的事要办好,翊坤宫的事,太子也需要继续查下去。”

还要查?如今能掌握的线索都已经断了,这让他怎么查下去。

“喂喂,黄公公,不要走呀,本宫还要让你给父皇带句话呀!”

黄锦就这样在朱载壡一声声的挽留之中离开了清宁宫。

父皇,让我主持赈灾,你得先给我钱呀!

......

明朝有没有钱?

应该说很有钱,不信去富庶的江南地区转转,便知道什么叫做人间天堂,美洲的三角贸易已经开始,大明凭借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技术优势,逐步成为全球的贸易中心,弗朗机人在南美挖掘的白银开始像潮水一样涌入大明。

民间很有钱,但朝廷却没钱,得益于朱老板制定的奇葩财政制度,以及官吏、民间的共同努力,大明朝的财政一片混沌。

把嘉靖年间的财政空虚甩锅给嘉靖一个人是不公平的,从社会制度上讲,大明发展到嘉靖朝,已经从原来规范,甚至教条的气氛中走脱出来,阳明心学的兴起便是证明。

但在这个逐渐活跃的社会里,原有制度的执行者,尤其是数以万计的官员们依旧墨守着成规,这架笨重的行政机器在用最静态的方法来管理财政,官员们不是不想收取商业税,只是商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商人做买卖每年盈亏不一,缴税差别很大,官员们很难正确估算出每年的商业税额。

快速变化的社会尤其是商业环境,超出了读了几十年圣贤书的官员们的认知范围,他们便只能也必须依赖固定不变,甚至累退的农业收入,最终让整个国家财政陷入死结。

所以与动辄上亿贯收入的南北宋相比,与其说大明的商业退步了,或者有些人常说的利益集团垄断,不如说文官集团们技术能力集体大退步。

银子就摆在那里,可文官们怎么也收不上来。

与其说文官们坏,不如说他们…

当然这种退步也不是没有好处,这种过于原始的税收结构也为商业的发展保留了许多的空间。

北京外城,正阳门外大街一带,店铺林立,商众云集,摩肩接踵,

往日清客如云,红袖招展的红袖昭此刻却是门庭冷落,偶尔几個不知情况的风流公子准备进去快活一把,但等看到大门上贴的顺天府的封条,便都灰溜溜的跑开了。

顺天府的差役抬着一口口红漆大箱跑进跑出,新上任的顺天知府张远道,一脸肃穆的站在红袖昭门前,恭候太子殿下的驾到。

“孙经历,本官这乌纱没歪吧。”口干舌燥的张远道这是今天第三次询问。

年介四十,他才熬到一个小小七品推官,本以为仕途到此为止,却未曾想因缘际会,得了这天大的机缘,一夜之间,便坐上了这顺天府知府的位置。

看样子那个算命瞎子说的没错,四十岁真的有一场大机遇在等着自己。

至于他那位老上司,听说被皇上打发去了雷州,让他从一个典史从头干起。

同人不同命,孙经历看着自己这位成为东宫新宠的上司,又是羡慕又是嫉妒,抱憾自己那天怎么就没跟着一起去武定侯府。

孙经历格外殷勤道:“大人莫要心急,想来太子殿下的轿辇很快就要到了。”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