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湖广商会  我家父皇爱修仙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子出巡所带来的轰动效应立刻在京城内外传开。

朝廷要在东直门修建外城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商人们闻风而动,东直门外的待卖地皮挂牌价,一夜之间涨了六成。

但让人不解的是,作为京城商界翘楚的四大粮商却出奇的冷静。

满身大汗的卓一凡回到了张知府为他安排的公馆,

褪下长衫,换上一身轻便的常服,坐在中堂之上,牛饮着井水湃过的梅子茶,真真消热解暑。

“掌柜的,”原红袖昭账房抱着一叠账册,一脸兴奋的走到卓一凡跟前。

“来了,”卓一凡放下梅子茶,接过账册,细细的扫了一眼。

“咱们东直门的那几块地皮又涨了六成了?”

“回掌柜的,可能还不止,咱们头一回买的那块最好的地,涨幅已经超过了两倍。”

“你估算一下,这几块地皮现在作价多少。”

“小的已经估算过,超过了三十万两。掌柜的,要不咱们现在卖了吧。”

“卖了?”

卓一凡陷入沉思,如果现在出手,三十万两的作价,那么他算是基本完成了和太子殿下约定,想来太子殿下和顺天府也不会再为难他。

但现在,一来他已经在东宫面前夸下海口,这次一定能赚足五十万两。二来,也是最重要的,那些粮商竟然没有上钩。

他已经找人打听过了,上次炒地中途崩盘,就是这些粮商从中搞鬼。卓一凡自认不是心胸宽广的人,他要借这个机会即赚足了银子,也好好报复一下这些粮行的人。

“这才到哪,”卓一凡一摆手道,“今天你家掌柜就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吃人不吐骨头。四大粮商那里有没有动静?”

账房偷瞟了一眼卓一凡,这个弥勒佛一般胖乎乎的圆脸,发起狠来,却是有一些滑稽。

“小的已经派人去粮行守着了,只是一直没见他们有过什么动作。”

粮行这是在观望?还是他们有了什么其他消息渠道?

“我让你帮我约几个晋商票号掌柜的事,你办成了吗?”

“办成了,几个掌柜的说,他们下午就能来。”

“很好,”卓一凡轻敲桌面站了起来,

“你现在就让人放出风去,晋商准备进军粮行了。”

“小的这就去办。”

......

今日的京师湖广会馆坐满了粮商代表,

会馆大堂之内空气沉闷,燥热无比。

大堂正中央摆着两圈桌椅,内里一圈只有四把交椅,那是专属四大粮商的座位,外面一圈则是零散而为数众多的中小粮商。

本次粮商大会是临时召开的,商议的主题只有一个:

山西帮即将涉足粮行了。

如今的大明朝,两個地方的人最有钱,一个是山西,另一个则是徽州。

山西帮也就是晋商,他们的崛起是得益于大明的盐引政策,衰落也同样源于大明的盐引政策。

洪武三年,山西省行省参政杨宪向朝廷上书,建议实行“开中制”。商人要获得盐引,必须运粮和其他军需物资到北方边疆,山西因其地利之便,迅速崛起。

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淇上疏实行盐政变法,改“开中制”为“折色制”,商人不用再到北部边疆纳粮以换取盐引,晋商自此开始转型,徽商崛起。

转型的晋商有两个出路,要么就是去南方,在那些徽商嘴里虎口夺食,继续做盐引生意,要么凭借着前期的资本积累,进入其他热门行业,其中钱庄票号与粮行是晋商们的主要目标。

在如今北京城的商业版图中,湖广帮垄断粮行,山西帮主营票号,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虽偶尔有摩擦,但总体而言也算相安无事。

但现在这群晋商们要进军粮行,这就是要砸他们这些湖广人的饭碗。这个消息的震撼力对于这些粮商而言不比建外城更小。

商会内部,这些商贾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以血缘和联姻为纽带,他们共同维护整体的利益,以及抵御外来之敌。

所以湖广帮虽以四大粮商为首,但其他中小粮商也不是绝对没有发言权,

坐在外围的周氏商号东家周荣,首先对嘉和东家,也是湖广商帮会长,陈敬亭提出质疑,

“陈会长,你不是信誓旦旦跟我们保证过,那群山西佬不会涉足粮行的吗?现在是怎么回事。”

“对,陈会长,我们每年巨额的会费不是白交的,你得给我们个交代。”

这些天的陈敬亭已是焦头烂额,前两天他挡住了商会的压力,说服商会取消购置东直门地皮的打算,常年的商业嗅觉告诉他,这件事中不可能如传闻中那么简单。

但没想到,地皮的事还没结束,又冒出了个晋商进军粮行的消息,这群山西佬怎么就会突然撕毁协议?

虽然他们这些湖广商人已经在北方经营多年,自认可以控制北京城大半粮食流通,但就单论财力而言,他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