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六章 再战于大海  抗清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清军排桩防线缺口处,相继赶来的左右二营官兵正在“抢渡”。

左营指挥马昌元奉命支援正在追杀清军溃兵的前营两哨,右营指挥张天望则率所部加强木垒防御。

一攻一守。

与此同时,数百明军将士如同工蚁般不断挥斧落斧。

严寒之下,伐砍木桩的将士却是挥汗如雨。

不少人的背上已经湿透。

寒风一吹,寒气逼人。

冷热交加,这一战过去不知多少人要染风寒。

却是谁也顾不上。

“弟兄们再加把劲,鸟木头快没了!”

帽子扔在一边顶着个光头的徐霖不住为部下打着气。

自被俘反正参加明军以来,这个前绿营“连长”表现出来的战斗意志和对敌精神让人刮目相看。

不少明军将士在得知这位徐哨官几天前还是绿营后,惊的都合不拢嘴。

没有了清军干扰,数百官兵齐心协力下,长数十丈,纵深十余丈的梅花桩防线已被明军生生削掉三分之二。

余下最多半个时辰就能拔掉。

届时形成的缺口足够后续军民快速通过。

王五同张天望兄弟上了半山腰处的木垒,从此处向东方看去,依旧丛山峻岭,难得有一二平坦之处。

视线内,田文、瞎子同后续赶到的左营官兵,正在与从陈家堡增援来的绿营兵鏖战。

王五不怎么担心战况,因为明军人数暂时占了上风,占了兵力优势,只要将那支数百人的清军援兵击退即可。

其余各处清军闻讯赶来至少要半個时辰左右。

有这个时间,明军的后续人马也能赶到。

即便两方兵力相当,王五也有信心取胜。

因为湖广绿营早在两年前就被明军打破了胆、丧了魂、抽了筋,不到万不得已根本不敢与明军野战!

否则也不会动员十几万人修出条一百多里长的排桩防线出来。

那个被王五当“蛊虫”养的牛副将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没捉到俘虏,尚不清楚负责此地防线的清军主将于大海主营在哪。

于部又究竟有多少营兵。

眼下形势也容不得王五一一去想,让张天望兄弟安排人手加强木垒防御,确保这个大军东进的突出部牢牢控制在手后,急忙下去迎接靖国公袁宗第。

袁宗第是同几位总兵官骑马带亲兵先过来的,韩王和安东王他们尚在后面。

到了之后这位老帅便被眼前残酷景象看得一怔,却没有同王五半句废话,直接取出地图告诉王五,从此地冲出去一直向东走,约三天就能抵达虎帅根据地茅麓山西南侧的碑亭寨。

“碑亭寨?”

王五有些不解这个地名。

随袁宗第一起来的总兵王一甲解释说碑亭寨原叫涧沟。

永历九年部院毛登寿奉皇帝之命来兴山封虎帅为临国公,并在涧沟立“圣帝行宫之碑”,涧沟遂更名为碑亭。

又道:“此碑除表彰虎帅带领军民抗清的功绩外,还将虎帅帐下一百余将领姓名都刻在碑上。”

王五心道原来是这样,正要同袁宗第商量东进之事,马昌元派人急报说又有大股绿营兵杀来,请速派人马支援。

“来的这么快?”

王五一惊,赶紧同袁宗第等上木垒查看。

拿着袁宗第递来的千里镜,便见果有一支清军从西北方向赶了过来。

具体人数不清楚,但应该很多,否则马昌元不会派人求援。

带兵的清将是谁也不知。

袁宗第分析极有可能是清军主将,也就是那个当了叛徒的大明郑国公于大海亲自带兵过来了。

若是于大海亲自带兵,其部绿营兵怕不会轻易崩溃,也不会轻易让明军从他们防线通过。

毕竟刚刚被清廷抬旗的于大海不仅治下极严,求功之心也是急切。

真让巫山明军残部从他防线冲过去,他怕是没脸同清廷解释。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不管是不是于大海,末将带人去会会他们!”

稍稍恢复了些体力的王五等不及袁宗第部上来,也没法等刘亨的后营,因为万一马昌元同田文、瞎子他们撑不住退了下来,事情就麻烦了!

眼下明军能够拧成一股绳,除了宁死不降的意志外,就是接连几场胜利带来的信心。

这个信心一旦被清军再次削弱,于这支刚刚燃起斗志的残军而言,无疑灾难性后果。

“耀武,”

老帅当然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却有些担心王五是否还能再战。

毕竟这孩子已经率部厮杀了一个时辰。

王五没说话,只将手中早被鲜血染红的大斧朝这位老帅亮了亮。

佩在腰间的闯王刀却是不曾出鞘过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