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顺贼功劳,可不比收复襄阳城来的低。
茅麓山的明军一旦被消灭,对襄阳、荆州的王五集团肯定也是重大打击,士气上肯定会被削弱。
一个合格的统帅,除了考虑如何为己方获得最大利益外,也要考虑失败会源于哪些方面。
哪怕是极其渺茫的可能,也要加以考虑。
王五沉思片刻后,对众人说了这么一句话:“只要脑子活,办法总是有的。”
被姐夫任命为忠勇营指挥率部前来襄阳驻守的李斯好奇问道:“将军的意思是?”
“既然胡全才担心自己就这么被放回去有可能被清廷认为通敌,那么咱们就换个法子让他没有顾虑的回去。”
王五一惯理念是凡事要替对手考虑,只有解决了对手的后顾之忧,双方才有可能在“求同存异”这一原则下进行有条件或是有限度的合作。
有第一次合作就有第二次合作,合作机会多了、顺手了,那合作很自然就会变成合伙。
时间由不得王五做其它考虑,襄阳城现有兵力不过三四千人,就算张天望部赶到也不过七千人左右,这点兵力用于守襄阳都困难,何谈大举攻打西线清军,所以必须通过其它手段解救被困的根据地军民。
也就是必须要取得胡全才的配合。
王五告诉李斯等人他正与陕西方面接洽,准备用手中的俘虏固山贝勒董额、辅国公特尔亲等满洲宗室换取被抓的明南安侯郝摇旗、临国公世子李复国等人。
李斯立时就懂了,不由点头道:“将军的意思是在交换俘虏名单中加入胡全才的名字,这样他这个巡抚大人就不用担心被清廷怀疑了。”
王五说是这么个意思,讲完看了眼上官仪:“你也在交换名单中。”
闻言,一直担心自己被释放后怎么跟朝廷交待的上官仪内心立时狂喜,就差当众给眼前年轻的贼将军磕头了。
为了落实此事,王五决定同胡全才面谈。
“换俘?”
一开始爱理不理的胡全才听了王五的意思后大为意动,下意识从床上坐了起来,旋即摇头说陕西方面未必会同意换俘,就算陕西方面同意,燕京可能也不会同意。
因为这种事情过去从来没有过。
“过去没有,不代表现在没有。”
王五没有多说,只问胡全才是否愿意以战俘身份交换回去。
犹豫片刻后,胡全才微微点头。
虽然做好殉国甚至在明军这里做一辈子牢的心理准备,但能没有顾虑的回去没理由赖着不走的。
就是不知燕京那边是否同意换俘。
对此,胡全才心里颇是打鼓,不过有希望总比没希望的好。
见胡全才默认此事,王五便开门见山道:“我为大人解决了天大难题,大人难道不回报我一二?”
说完命人取来纸笔,希望胡全才能给张天福写封信,不是让胡全才下令张天福暗中放开口子让明军出来,而是让张天福暂停对明军的攻势,好让明军有喘息之际先全力应付北线的陕西清军。
只要胡全才肯写这封信,那双方就有进一步合作的基础了。
进一步合作自然是暗中开口子放人。
胡全才却似乎知道王五的意图,坦言自己作为俘虏,实际指挥西山清军的汉军副都统张天福不会再服从他的军令,因此别说写一封信了,就是写十封张天福都不会答应。
而且他以战俘身份交换回去后,能不能继续当湖北巡抚都是问题,又怎么可能如王五所愿“放人”呢。
这一点王五倒是疏忽了,确是没想过胡全才回去后还能不能当巡抚,不由眉头微皱。
如果胡全才起不到任何作用,那放不放就没有意义了。
正欲起身与众人重新商议时,胡全才突然开口说了另一件事,就是朝廷新任征南大将军达素已经到达河南境内,日前曾多次派遣使者到郧阳。
王五闷声道:“我知道达素来了,但襄阳现在我手中,他来不了。”
“达素多半会在南阳观望一阵,并派人联络张天福。”
胡全才说完却是不再说话,但眼睛却一直看着王五。
王五忍不住问胡全才到底想跟他说什么。
胡全才却是自顾自嘀咕了一句:“老夫素知你等狡猾多端,因此千防万防,未曾想竟有满洲将佐与你这贼人私通,致使襄阳不战而陷,唉。”
说完,老家伙长长叹了口气,表情有诸多不甘。
“嗯?”
王五目中精光一闪,不禁面现喜色抱拳对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胡全才道:“多谢胡大人指点,事成之后定有重谢!”
言罢,直接起身离开。
待其走后,胡全才有些无奈也有些自责的摇了摇头,喃喃自语一阵,却不知说的什么。
胡全才虽没有明言,但无言胜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