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8章 大女婿的眼光  抗清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过去都在云南任职,也均是吴三桂的部下,现一任甘肃提督,一任平凉提督,麾下兵马也皆是与明军交战多年的精兵,战斗力很强,并不弱于吴军。

此外二人手中都握有一支人数多达数千的骑兵,这对骑兵数量相对不足的吴军而言肯定是一大臂助。

张、王同反的话,陕甘绿营也就名存实亡,收拾余下不肯归降的不要太轻松。

所以直接去攻西安再横扫西北东征,同去甘肃会同张、王出其不意东渡黄河,从战略效果来看,没有谁更优的说法。

只在于一个快字。

王屏藩心里估摸了下,张勇和王辅臣两人手里起码有两万多精兵可用,自己领五万左右兵马前往会合东征,清廷想要调集足够兵马在山西境内将他们挡住,起码得一个多月时间。

有这一个多月,他已经兵临燕京城下了。

不由大为心动。

作为吴周集团重要将领,王屏藩同胡国柱、马宝可是坚定的“反清小团伙”,如此自是对再现徐达北伐功绩无比向往。

然而吴之茂却说尚不能肯定张勇和王辅臣是否举兵,因为他还没有接到方先生的通知,只知方先生和二公子带了王爷两封亲笔信前往平凉,一封是给王辅臣的,一封则是给张勇。

这个回答让王屏藩先是愣在那里,接着差点气笑,急道:“既不能确定张、王是否举兵,现在就当趁西安空虚火速拿下此城,否则清廷援军一至再想拿下西安就难了!”

“万一张勇和王辅臣不肯举兵响应王爷兴明讨虏,我军冒然放弃西安去秦州,不就是为个芝麻把西瓜丢了吗!”

郑蛟麟也是大为不满,不明白向来精明的王爷怎么糊涂起来的。

“王辅臣应该会响应王爷,可那张勇对满清忠心耿耿,哪里会轻易举兵!”

梁加琦对张勇还是了解的,此人是明朝大将左良玉的部下,后来被洪承畴看中重用一路提拔,顺治在时曾公开称赞张勇,说:“当今良将如勇者甚少”。

为此顺治不仅给张勇加官晋爵,还特赐衣冠、甲胄给张勇,把个张勇激动的就差把心肝掏给顺治看。

虽说张勇曾在云南当过两年提督,名义上算是平西王部下,可凭此就认定张勇会举兵响应,也未免太过儿戏。

其他诸将虽没开口,但表情无一不在说指望张、王反正就放弃西安不打,实在是有点不靠谱。

王屏藩不想浪费夺取西安的天赐良机,更不想去甘肃冒险,便与吴之茂据理力争,希望这位陕西巡抚能够支持他先打西安。

“这是王爷的军令,将军还是执行吧。”

吴之茂也很无奈,从个人角度出发他巴不得现在去打西安,因为那样会让他这个陕西巡抚名符其实。

可王爷偏采纳张、王配合由陕北东渡黄河的“奇兵”策略,他能有什么办法。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世上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不理王命的?

就是那岳飞岳武穆,不也终究叫十二道金牌给召了回去么。

其实吴之茂知道这个奇兵战略不是大元帅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夏国相的主意。

当初方光琛曾言夏国相为人轻浮,过于看重身外之物,可为看家守成之人但绝不可予以重用,更不能为统帅。

言下之意夏国相的眼光太差。

不曾想吴三桂压根没把好友的意见听进心中,自贵州北上入湖南后对大女婿极为重用,不仅授大女婿为金吾将军,军中大小战略也都先听其意见。

可能与夏国相之前在昆明提出的两路进军战略符合吴三桂心意有关。

在提出弃西安打秦州战略时,夏国相并不知汉中会这么轻而易举被王屏藩拿下,故而判断吴军在汉中会和陕西清军有一场恶仗,就算王屏藩取胜吴军损失也会很大。

因此刚取汉中立足未稳也没有补充就去攻打西安,吴军很容易会在西安城下碰个大钉子,导致兵疲师老。

一旦陕西清军缓过劲来,西北攻守形势就会易手,这会让原本要响应吴军的西北将领不敢轻举妄动。

于西北无法形成风卷残云的大势,战事势必就会无限期拖下去。

清廷能拖,吴军不能拖。

有鉴于此,夏国相认为反其道行之,不打西安进军甘肃会起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西安方面肯定想不到吴军会放着西安城不打,反而跑甘肃去。

若张勇、王辅臣未反,王屏藩领军入甘就是逼他们反。

若张勇、王辅臣已反,则数万吴军主力直接通过二人防区,绕开西安、凤翔由陕北东渡黄河,等于绕开清廷为防止吴军攻占西安后东征部署的防线,从守卫力量相对薄弱的山西进入清廷心腹之地京畿。

如此再有东路军渡江吸引牵制,西北这支兵马极大概率会迫使清廷放弃燕京,退出关内。

也不能说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