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4章 《那些年》(二合一)  那年文娱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饼侠》那些一个月走一百个城市,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且现在更多的观众,获取信息的方式还是在电视上。

我国的网民确实突破一亿了,可和全国十三亿人比起来,大头还是在传统媒体上。

所以就要根据当前的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

如今《疯狂的石头》宣传已经进入了中后期,虽然没有了票房上的压力,却也正好可以借此来练习一下其他宣传方法。

要知道这年代的人可不傻。

当你用出一个成功的案例后,接下来就会有不少人去模仿。

尤其这种线下路演,并不是沈涛首创的,早在50年代米国就有了。

八十年代,香江电影最红火的时候,也有这种一个个影院线下去跑的路演。

所以他们学起来并没负担。

......

“我觉得,我们又要扩张了。”

会议室,等到其他人都离开。

程洁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把手中的文件一丢,生无可恋的看向沈涛。

这次,如果不是她之前本身就是做媒体的,有着许多线下媒体资源。

沈涛想把线下路演做的这么好,基本是不可能。

可也确实把她累的够呛。

从十一月冯裤子回怼开始,她基本就没休息过。

一边收集各种信息,一边还得不断和线下媒体沟通,进行舆论跟进。

那些对他们友好的媒体,加大投入进行合作。

那些抹黑的媒体,也得时刻关注,能拉拢拉拢,不能拉拢的就直接列为拒绝来往户。

至始至终,沈涛只制定了宣传计划,她才是那个实际执行者。

就连追着冯裤子问的线下记者,都是她花钱安排的。

要不然,靠着那些线下记者自己问,不知道得拖多久。

“嗯,确实要扩张,现在人越来越多,再叫工作室就有些不像话了。”

虽然半年前,工作室才扩招了一次,可那次是行政人员的扩招。

也多亏了那次的扩招,才让这次的宣传,不至于搞得手忙脚乱。

而现在工作室的艺人,除了沈涛、杨小幂、黄勃外,郭涛也在答应出演《父母爱情》后加入了工作室。

签约导演目前就宁号一个,可岳小军作为编剧也加入了工作室。

就目前工作室的业务,除了电影、电视剧、音乐还有经纪业务。

从经纪人到助理,光行政人员就有20多人。

就体量上,已经完全不输那些一般的娱乐公司了。

尤其随着《疯狂的石头》持续发酵,最近工作室收到了大量的剧本。

也有不少演员投简历想加入工作室的。

虽然剧本和演员都是些沈涛没听过的。

可也确实是到了再次扩张的时候了。

尤其开年了还有一部《父母爱情》要拍,想到孔生导演。

沈涛也生出了把他招揽进来的心思。

有了他,就能拍不少电视剧了。

《闯关东》、《琅琊榜》、《大江大河》、《欢乐颂》、《温州一家人》

能拍的实在太多了。

一想到这些,沈涛的心就火热了起来。

扩张,必须扩张。

“工作室改公司的事情,你先去处理。我们争取在春节过后完成公司改制。”

几人觉得了沈涛就没什么犹豫的。

只是距离过年就一个月了,现在要完成这些估计有点难。

只要提前把人才招来就行。

人才要招揽,剧本也得跟上。

想到剧本,沈涛忽然想到了前不久杨小幂给他提过的一嘴。

随对程洁道“另外帮我找个出版社,我这里有个小说要出版。”

“小说?你什么时候写的?”

本来瘫软在椅子上的程洁,一听瞬间就来了兴趣。

“拍《宝莲灯》的时候写的。”

“小说叫什么?”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PS:求公司名字,大家集思广益帮忙想个公司名字。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