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3章 冲动的惩罚  那年文娱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些年》之所以在后来的影史上能有一席之地,除了它的青春回忆类型。

更多是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学生时期的我们一直暗恋着的,藏在心里的,有的表达出来了,有的却让它永远埋藏在心底。

而《那些年》,就是将这份心底的记忆挖掘出来的引子。

就像那句话,青春就是一场大雨即使感冒了,还盼望会再淋一次。

不成熟期的男生,对待自己喜欢的女孩,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比如耍帅,比如故意出糗,或者故意装深沉,又或者故意惹怒对方。

而那些年里的几个喜欢沈佳佳的男生,就都包含了这些特点。

阳光透过窗台,撒在学生的白色衬衫上。

“我觉得《读者》最近有些偏离初衷了,最近刊登的很多米国政治问题,其实有些太过偏颇。”

教室里,王凯拿着一本《读者》杂志,越过课桌,和杨小幂一本正经的聊着米国的见闻。

“哐~”

走廊上,一個老旧的篮球,在张汉快速闪身过人后回头,直接击中了蒋心的额头。

“唆~”

楼梯间,裤子和栏杆的摩擦声中,张洋一个滑步,落在了杨小幂和蒋心的面前。

镜头斜切,阳光透过上面照到三人的侧影。

那就是青春的模样。

“咔~”

“大家休息下,准备下一场。”

教室里,一段群像镜头后。

沈涛开心的喊了咔。

也不知道昨晚是不是太过兴奋,还是今天的这些画面让沈涛有种重回青春的感觉。

反正他今天拍起来,整个人感觉轻松无比。

比起前几日的紧张和担忧,自己仿佛进入了另外一种状态。

回放时候,看着画面中的那股青春灵动,沈涛觉得这次选人出奇的好。

有着记忆中的《那些年》的珠玉在前。

沈涛其实对自己的选择还是有些忐忑的。

尤其七个主演里,真正的演员只有三个半。

是的王凯在他们中,只能算半个。

而张汉、乔山、张洋他们虽然是电影学院的学生。

可毕竟才大二,又是第一次参演电影,说沈涛不担心是假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这么着急就开拍的原因。

就是因为他担心拍摄当中出现问题,拖慢拍摄节奏。

提前开拍,哪怕就是拍慢点,他也有更多时间去慢慢调整。

这也是为什么在用数码拍摄的情况下,沈涛还愿意投资高达600万。

在做预算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好了,因为演员问题,拖慢进度的问题。

可现实却让他放心不少。。

王凯就不说了,能被其他电视剧选中演配角,就说明他在演技上不会太差。

最起码也有一定的可塑性。

最让沈涛惊讶的是乔山,他在剧里的戏份并不多,角色也是有些呆呆的。

他喜欢沈佳佳,更是因为大家都在喜欢,所以只是单纯的跟风而已。

可就是那份为了融入同学的跟风,反倒让他把许博淳这个胖子演的活灵活现的。

也许偶尔沈涛也会在想,他可能演的根本就不是许博淳,而就是高中时候的自己。

至于张汉和张洋。

一个只要耍酷,另一个只要博眼球,就自然有那种状态。

他们又都是才离开高中没几年的大二学生。

所以演起来,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说到底,只需要他们本色出演就行了。

反倒是杨小幂,成了沈涛最担忧的点。

“我敢跟你赌,十年后,我连log是什么都忘了,照样活得很好。”

“嗯。”

“你不相信?”

“相信啊。”

“相信还那么用功读书做什么!”

“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是徒劳无功的啊。”

前后桌的两人,用各自的坚持,诠释着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柯洪波这种把喜欢藏在心中,并且表现的十分讨厌沈佳佳,其实是大部分男生当年的选择。

而两个的故事发展,就正是从这种针尖对麦芒开始的。

可沈涛和杨小幂对戏的时候,却根本看不到那种针尖对麦芒。

反倒有些含情脉脉的。

“停~”

“幂幂,这段戏的感觉不对。”

“你对柯洪波,应该更严厉一些。”

“毕竟你这个时候还没有喜欢上他,只是因为他帮你换了课本,而被老师骂了。”

“柯洪波在你眼里,还只是一个,明明有些小聪明,却不愿意认真努力的普通同学。”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