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匆匆那年  那年文娱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原版的那些年里有一句台词是“张雨生的歌声还在,张学友的吻别,大卖了一百万张,张惠妹五度五关。”

这是原作者在电影里缅怀往昔。

而当沈涛站上舞台领奖的时候。

入眼的是还很年轻的何囧,脸上还没长出皱纹的陶子姐。当然二十年后他们依然长这样。

看着台下那一张张青春稚嫩的脸庞。

有谁能想到,这些人会是未来二十年国内音乐的中流砥柱。

无数人听了几十年的歌,都来自于他们的创作。

而未来怀念的最好音乐年份,也从那个1994年,变成了2005年。

华语乐坛,并没有像许多人期待的那样,十年一个高峰的延续下去。

而是永久的停在了2005年。

“我很高兴,能在这么多厉害的新人手中拿到这個奖。”

“能和你们在同一个时代,是我的荣幸。”

“我能站上这个领奖台,不是因为我创造了什么,而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随着沈涛对音乐了解的越多,他就对音乐越有一股敬畏感。

尤其他知道,自己的所有音乐,都不是自己原创的,而是剽窃的别人。

他虽然不会有罪恶感,可会去真心珍惜每一首歌。

这也是为什么他即便出了专辑,也没有把自己真正当做一位音乐人来看待。

“我很感激,我生活在了一个美好的时代,可以和你们一起见证这些美好的音乐诞生。”

“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各种音乐兼并包容,只要是好的音乐就一定会有人喜欢。”

“也许现在不会有人理解,可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音乐不死,我是沈涛!”

这是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

从台下明星的奇装异服和花里胡哨的头发就能看得出来。

所有人都在彰显个性。

可沈涛,却一身普通的西装,一个露出青皮的平头。

没打耳洞,也没有很厚的妆容。

就那么朴素的站在舞台上。

说着简单却别有一番风味的获奖感言。

没有大范围的去感谢,也没有像刚才其他上台领奖的人那么张扬。

反倒非常谦虚。

只是最后那句我是沈涛,却让在座的不少音乐人,感觉到了一股不一样的自信和力量。

尤其是台下的杰伦,听见沈涛最后两句话的时候,不知不觉却红了眼眶。

这倒不是他有多感性。

而是就在晚会的前几天,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事。

新专辑《七里香》在获得赞誉的同时,他也在面对四面八方的诋毁。

在一月份的第十一届全球华语音乐榜颁奖盛典上,杰伦获得了“港台最佳男歌手”奖。

和年轻人对他的崇拜相反,他们的父辈们却在拒绝他。

“三联生活周刊”专栏记者、乐评元越,直接开骂是小孩子的把戏。

“周天王,你可真厉害,能摸到现在小男孩们的心理,但我已经是大人了,你这个小把戏我一眼就看穿了。”

中兴网的评论更是“现在再期待他有什么创新,这对杰伦来说就是一种奢求!有句老话叫“江郎才尽”,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用在他的身上。”

而最让他心寒的是,被媒体骂做东方音乐的毒瘤。

“他的音乐,就是把西方街头低俗流氓音乐文化,照抄照搬,引入亚洲,毒害一代人,让亚太音乐西方代,就是音乐的一块毒瘤!”

他自认为,自己的音乐里有许多本土元素,可还是免不了被诋毁。

他是个要强的人,不会轻易低头。

为此他在今天的获奖感言里,就准备好了回应的话。

可沈涛的那句“也许现在不会有人理解,可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却让他破了防。

“谢谢沈涛的获奖感言,请去后台稍事准备。接下来为我们带来他的新歌《匆匆那年》”

“这首歌是他为自己的新电影《那些年》创作的一首歌......”

一分钟后,舞台的灯光暗下,一台雅马哈的钢琴,被工作人员抬了上来。

两男两女四个和生,已经站在了钢琴一侧。

当舞台的灯光再次照亮的时候,沈涛坐到了钢琴旁的一个高脚凳上。

“啪啪啪~”

激烈的掌声中,所有人对这个配置都充满了期待。

一架钢琴,四个和声。

在这么大一个场馆里,做这样的表演。

这对演唱者和歌曲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尤其今晚还是全开麦、无修音,全程直播。

对歌声来说,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