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8章 上映  那年文娱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原来,记忆不是遗忘,只是被我们选择性的不想起而已。

“1994年,那一年我16岁,洛桑还在学艺,李春波的《小芳》传遍了大街小巷。那一年的世界杯只能半夜起来看。巷子口的直播电视前,总是围满了人。”

“那一年、那些年.....”

激扬的悲情音乐下,是沈涛缅怀的独白。

他仿佛有种神奇的魔力,把彭春雪带回了那个青春肆意的年代。

洛桑、李春波、《小芳》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他的感慨,就像是他们共同的伤感。

影院的5.1立体营销,让这种氛围瞬间就被放大。

随着沈涛脚下的自行车,和那充满时代的音乐,逐渐回到了那个1994年。

都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彭春雪和唐宇,他们都只是普通人,不懂这些镜头语言的应用。

只觉得,这简单的开场白,非常的有感觉。

即便他们不知道故事的发展,也会下意识的想看下去。

而首映礼那些专门被沈涛请来的影评人,却对这简单的开场镜头感觉格外新奇。

开场的倒叙,可以看得出导演很用心。

和普通观众的懵懂不同,他们只看这个开头就知道这不是一个大圆满的电影。

而被同学催促参加的婚礼,新郎也一定不会是他。

因为影片英文名“YouAretheAppleofMyEye”被用特写的青涩红苹果强调和明示了。

这就是一个充满青涩的回忆。

入口不会很甜,却会很有味道。

如果不是知道沈涛是第一次当导演,只看着开场的镜头处理,他们绝对想不到这会是个新人导演。

这些镜头没有什么炫技的地方,反倒像散文一样朴实无华。

但就是这样朴实的叙述方式,却有种说不出的真诚在里面。

并且剪辑方式营造了一种青春电影特有的运动感和速度感,给观众一种有种青春飞扬,活力四射的感觉。

只一个简短的开场,就让不管是专业电影人,还是普通观众,都有了想继续看下去的期待。

也不由得让他们想到那句话,电影,都是讲故事的工具。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