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0章 网络2.0时代  那年文娱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还没有打分功能,可不少论坛已经有自发的为影片评分的帖子。

和《神话》上映的各种质疑不同,《那些年》首映后的第二天,互联网上就出现了不少影评,基本清一色的都是对沈涛的肯定。

光新浪上就一天之内多出了许多赞誉的博文。

其中大多集中在沈涛的导演能力上,当然也有不少是称赞杨小幂演技的,可都被她给无视了。

比起对自己的夸赞,她更喜欢看对沈涛的赞誉。

“沈涛是一个演员、也是一个歌手,更是一个编剧,可现在他是一个导演。他把故事用小说讲了一遍,讲完了却还是放不下,于是又用电影和歌曲再讲了一遍。这回,他终于满意了。因为只要看了电影的观众,都能和他一样放不下......”

——《南方都市报》

“《那些年》在蓉城影城放映的过程中,一向看片比较拘谨的观众,居然默默流下了眼泪。上一次看见如此多人因为一部电影哭泣,还是一部叫《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

——《蓉城快报》

“沈涛不是科班导演出生,他拍的电影没有那些刻意煽情的镜头,也没有炫技的手法。可就是这些朴实无华的拍摄方式,为大家塑造了一个真实的梦境。如果那些年,我们能勇敢一点,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

——《羊城晚报》

“我收回曾经说沈涛拍不好电影的话,他能拍电影,更能拍好电影。只是电影拍的太好了,直到现在我都还没法走出来。”

——天涯论坛,北方影武士

和以往传统媒体时代的单一发生渠道不同。

博客的到来,不光是把互联网推进到了2.0时代。

也让各方的发生渠道更多了。

就拿上面那些媒体,他们除了在自家的报纸版面进行刊载,也会把一些内容搬到网上。

尤其现在年轻人,看报纸的越来越少,反倒很多人会在博客上关注各个新闻报刊的博客。

用来获取最新消息。

当然相应的,名人效应也被进一步放大。

比如史航这种比较知名的影评人,他们在网络的话语权就变得更大了。

只是这时候博客才出现,不少人都还没发现这东西的好处。

现如今也就徐进蕾的为了凸显文人属性,率先开通了博客,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