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0章 偶遇  那年文娱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和王晗分开后,沈涛没有回公司,而是让司机带着他直接去了北电。

他要去接杨小幂,今晚上要去央视,进行二彩。

前几天两人已经去央视走过一次位了。

今天去也是配合其他人进行联合彩排。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就是提前录音。

毕竟随着对春晚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绝对不出错,现在已经没法让歌手唱现场了。

提前录音,直播时候进行假唱,已经成了春晚的固定套路。

虽然沈涛也很厌烦假唱,可如今大环境如此,况且节目组为求稳定,他也没法。

如果不是为了带杨小幂一起上春晚,他是真的不想去。

如今的春晚,对他来说,并没多大意义。

所以上了车,沈涛也没去想春晚的事情,而是在想给王晗说的战争片拍什么,怎么拍。

虽然当时王晗问的时候,沈涛说还没想好,可实际他已经有了个大概的方向。

首先背景是抗美援朝,聚焦的也是小人物,得有大场面。

毕竟观众买票进电影院,去看的就是大场面。

有大场面,就得有大投资。

在他的记忆中,这类有几个现成的本子,一是《金刚川》,只是这片子是多视角叙事,拍不好就会被人说是大烂片。

毕竟在市场已经很成熟的2020年,还有人说《金刚川》的多视角叙事是多余的。

二就是《长津湖》,这片子不管是场面,还是剧情都很不错。

只是有個硬伤,那就是制作成本。

用后世的要求来拍,先不说现在的技术能不能达到,就算是达到了,成本也会上亿。

这种类型片,注定是没法像武侠片那样可以卖到国际市场上去。

要想收回成本,只能靠国内市场。

以目前国内市场的体量,一部战争片的投资最多不能超过8000万。

要想省钱,那么就不能用太多特效,所以用特技就很有必要了。

想到这里,沈涛想到了八一厂。

在国内说到爆破和特技这一块,八一厂一定是世界顶尖的,尤其是烟火特效。

又要投资少,又要视觉效果好,特技实拍+一部分电脑特效,就是最好的方法。

综合以上几点,沈涛唯一能确定的本子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电视剧《功勋》里的一个故事《能文能武李延年》.

这虽然是一个电视剧的一个小单元。

可剧情却真实还原了李延年的英雄事迹。

并且原剧情只有6集,稍微精简一下,是完全能满足一部电影的长度的。

比如影片开头和末尾的板门店双方谈判环节,完全可以做成旁白+画面,一分钟之内就介绍清楚了。

还有罗厚财抢美军坦克,和敌人坦克怼脸对轰的剧情也可以删掉。

毕竟让罗厚财活下来也挺好的,起码观众会很喜欢。

更重要的是这片子,只要做好预算,投资并不会大。

而且主演西北锤王,还是他师兄。

想到这里,沈涛直接拿起电话打给了王元。

“王哥,我这里有个创意,你找工作室的人帮我完善一下......”

自从茵茵手术成功后,王元也就正式加入了沈涛的公司。

为了更好的完成编剧工作,沈涛后来又成立了编辑工作室,专门负责公司的编剧创意。

随着公司接触的项目越来越多,全靠沈涛剽窃前世的记忆是不现实的。

况且他也没法记得那么多细节。

所以有了王元和他的编剧工作室后,沈涛只需要提供一个大纲,和主要剧情,就可以把本子交给他们去填充细节。

这样在大的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就算细节有些许出入,也不会太改变成片效果。

最重要的是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就像《绣春刀》,陆阳从忙完《那些年》的后期,到完成《绣春刀》的剧本创作,前后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之所以如此快,就是在于编剧工作室的帮助。

这就和好莱坞的编剧组一样,每人负责一个部分,然后再由统筹编剧,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

虽然这样写出来的剧本,会有很重的工业化痕迹,可也能保证剧本的下限。

不过好在,有沈涛的大框架,把控剧本的走向,所以即便很工业化,也能提高剧本的上限。

一个影视制作公司,要想走得更远,工业化的生产是必不可少的。

国内目前的影视剧,之所以还不能和进口片抗衡,就在于还没能形成工业化的生产,不能降低成本,也没法做到技术的升级换代。

车停在了北电门口,沈涛并没下去。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