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阎鸣泰初战告捷(求新章追读)  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眼看明军要跑,正蓝旗的骑兵们赶紧驱驰战马踏过前方白摆牙喇的尸体,向明军追去。

此时莽古尔泰眼里冒火,可谓是怒火中烧。

该死的杜度,居然没有发现明军的埋伏,让自己稀里糊涂的着了明军的道。

就刚才那会正蓝旗足足折损了1500人,虽说殿后的4个牛录战力不强,但用于冲锋白摆牙喇可是自己的心头肉,足足阵亡了七八十人。

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最后时刻有好几十人是被明军的火铳击毙的,这叫他如何能忍?

他怒吼道:“明军的铁甲重骑跑不快的,给我追去杀光他们。”

此时正蓝旗的骑兵们早就开始弯弓搭箭射向前方,虽然天色已经微亮,但能见度还是很低的,加之明军有身穿重甲,弓箭自然是没有啥战果。

队伍最后方的明军,不慌不忙的用刀割破了马鞍两侧挂着的袋子,在战马的跑动中,袋子中的东西不断洒落下来。

很快后面追击的正蓝旗毫无察觉地踩到了这些尖锐的铁藜蒺。

一瞬间,剧痛传遍战马的四蹄,它发出震耳欲聋的嘶鸣声。疼痛和惊恐让它失去了平衡,战马猛然一跃,将马的八旗兵摔落在地。

铁藜蒺的尖刺透过布甲扎入肉中,痛的那人惨叫连连。

无奈地正蓝旗只能停下脚步去清理前方道路的这些铁藜蒺,但此时明军已经利用这个间隙,逐渐远去。

另一侧随着天色渐亮,追击明军的杜度很快也发现了问题,虽说这一路他们射杀了二十多明军,但前方明军的人数似乎并不多。

而且他们此刻已经离清河堡越来越远,足足追出了四十多里地。

糟了,自己恐怕是中了明军的调虎离山之计。

于是他赶紧下令部队停止追击,重新向清河堡方向进军。

而此时从苇子峪方向突入进来的后金军已经抵达了清河堡。

苇子峪的情况也差不多,夜间山道崎岖难行,他们通过的速度也非常慢。

所以大贝勒代善的长子岳托率领镶红旗的26个牛录,先行前往清河堡而皇太极的正白旗此时仍在他的后面。

镶红旗此前在萨尔浒地区也折损了三百余人,此时岳托率领7500人已经抵达了清河堡外。

让岳托感到奇怪的是,他到达了约定的汇合地点后,却没有发现杜度同莽古尔泰的行踪。

他们的路程比自己近的多,按理说早就应该到了。

此时探马来报:“启禀主子,前方的清河堡城门紧闭,城没有发现明军,似乎明军已经放弃了清河堡。”

清河堡始建于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呈正方形,城周长约4里,墙宽约3米,高6米,砖石垒砌,白灰抹缝,外设箭垛,内设女儿墙。城四面均筑有瞭望台,墙间修筑马面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城外有护城河,并设烽火台16座。

去年后金曾经攻克过这里,并破坏了部分城墙,对于清河堡,岳托并不陌生。

此时人不见莽古尔泰等人,莫非是明军已经弃堡,他们追击明军去了?

不管怎么说先去清河堡内看看情况再说。

带着疑问,一个牛录的镶红旗,小心翼翼的摸到了清河堡的城下。

辽东的冬天还是那样寒风凛冽,护城河早已结冰,起不到丝毫防护作用。

虽然都已经是卯时了,不过天空仍旧显得十分昏暗。

十七八个士兵抱起一根粗大的树干,以此作为撞木,想要撞开城门却不料只是轻轻一堆城门就开了。

透过城门,他们发现城中的校场内空空荡荡,一阵阵寒风吹得炉中的火苗都快要熄灭了。抬头望去城墙和塔楼同样是没有任何人影。

原来此地早已是人去楼空,他们兴奋地向远处的岳托挥舞起火把,报告这里并无异常。

城外的八旗也催动自己的坐骑,放心地向堡中前进。

就在几个士兵高举着火把炮去城墙观察的时候,突然传来了马匹的嘶鸣声。

随着几条绊马索被明军拉起,最前方的骑兵突然栽倒在地。

“砰、砰、砰”

无数的火铳和弓箭朝他们袭来,只见校场的草垛后突然杀出大量手持刀枪的明军。

牛录额真高喊道:“快撤,这里有埋伏!”

话音刚落一发铳弹就击穿了他的胸膛,城门方的明军迅速将几个拒马从城抛下,以阻止镶红旗逃跑。

还未进入堡中的骑兵,很快就遭到了来自城墙后塔楼,弓箭与火铳的招呼,一时间乱做一团。

不得不说,明军的火铳虽然在野战中很难发挥出作用,但是用于这种近距离的埋伏战,还真是利器,十多步的距离,再重的甲也抵挡不住。

这种混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