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9章 演一场州郡争功  舍弟诸葛亮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备希望趁着曹操和吕布谈判沟通不畅的机会,当和事佬捞一票好处,这是再自然不过的想法。

但诸葛亮觉得这事儿最好跟大哥一起合计一下,毕竟刘备派人去许都要官的机会不多,有些阵营内部的分赃和掩饰,还是要充分说清楚,以免留下隐患。

刘备听说诸葛瑾肯来,也就不在乎多等几天了。反正从芜湖到广陵也就两天的航程,往返也就五天逆流而上要多花一天。

而这五天的等待期里,诸葛亮倒也没闲着。

他虽然没有被刘备安排其他任务,可是流刺网渔船的初次试产后,还是暴露了一些小问题,诸葛亮回去后又花时间改了改,把形似舵轮的渔网绞网器优化了一下,让绞网动作更加省力,减少作业中的缠绕。

另外,既然用高纯度软质熟铁拉铁丝的技术已经弄出来了,诸葛亮也没忘大哥最初跟他聊起这项技术时的设想——诸葛瑾当初提起拉铁丝的事儿,原始目的就是为了试试看能不能造铁环锁子甲,是诸葛亮自己不务正业,居然把铁丝技术挪用到了流刺网倒刺上。

好在试产新流刺网时多生产了一批成品铁丝,诸葛亮也怕再见到大哥时被批评,顺手一不做二不休,找来一群铁匠,并行作业,用剩的铁丝试产几套软甲看看。

不管防护效果如何,反正只是小规模做实验,材料都是现成的,花不了什么钱。

锁子甲这种东西历史上在东方始终没普及,自然有其防护性劣势。

但锁子甲适合作为软甲穿在里面,对身体灵活性的影响是所有铁甲中最轻的,保护面积也可以做得最全面、最贴合身体。作为文武重臣出席特殊场合的安保护具,肯定是最好用的。在此之前鸿门宴类的场合都只能偷偷穿皮甲。

传统札甲、鳞甲需要一个铁匠从头做到尾,强行让多个铁匠配合造同一套铁甲,在衔接上也会浪费很多工夫,不过铁环锁子甲就没这个问题了。

因为只要把甲的每一片“面料”形制都画好,然后让不同的铁匠去分别用铁丝卷成小铁环并叠打坚固。最后在各片“面料”拼接的位置,再加一排铁环缀连即可。

只要人够多,让五個甚至十个铁匠,并行打造同一套铁环锁子甲也毫无问题。

短短五天里,诸葛亮就打造好了三套样品,大哥来的时候他也能作为一项小成果显摆一下。

……

五天的时间倏忽而过,这天已是九月初八。

刘备再次低调地来到广陵城西数十里外,亲自迎接从上游而来的船队。

诸葛瑾照例还是带了两三千护卫,三十条艨艟,由太史慈保护,来跟刘备会晤。

不过太史慈应该不会久留,最多陪着大伙儿饮宴团建一番,就要重新带着兵回去防守芜湖的。有太史慈在,孙策就不敢乱打主意。

“子瑜!十个月不曾见了!在江南做得好大事!”船刚刚停稳,刘备就抢上前来,亲自搬了一块跳板搭在船舷上,诸葛瑾走上踏板后,他就扶了一把,以免落水。

诸葛瑾小心翼翼在岸上站定,这才拱拱手:“有劳使君挂念,叔父能在豫章顺利上任,说到底,根子上还得多谢使君借兵借云长助我。”

刘备听了诸葛瑾的称呼,先是一愣,内心有些失落。他记得诸葛瑾去年是喊他“将军”或者“玄德公”的,现在却改口喊“使君”了。

论官职尊卑,征南将军当然比扬州刺史要大。如果是前后左右将军,那就更是比州牧都大了——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都是一口一个“将军”,左将军可比豫州牧高级多了,那可是金印紫绶的。

注:汉朝文职三公、武职大骠车卫、前后左右才有金印紫绶。文职九卿、州牧和武职四征四镇都是银印青绶。

不过刘备反应也快,他立刻意识到,诸葛瑾这个改口,是在强调他对于扬州事务的管理权限。

刺史虽然不如州牧,但在如此乱世,那些没有设州牧的州里,刺史能不能统领全州事务,就看下面的太守们是否拥戴了。

比如七年前刘表上任的时候,董卓就是任命他为荆州刺史,而不是州牧,但刘表依然可以慢慢靠蒯良蔡瑁掌握荆州的权力。黄祖哪怕是半独立,名义上也是尊奉刘表,刘表也就不去招惹黄祖那一亩三分地了。

相比之下,交州刚设立时,朝廷派张津去,可惜士燮四兄弟每人占交州一个郡,全都抵触张津,张津就没法上任。

所以,诸葛瑾称他使君,已经是代表了扬州的豫章、丹阳二郡,对扬州刺史的态度。

刘备立刻重新调整好表情,一边说着叙旧的话,一边拉着诸葛瑾上马并辔而行。

旁边的诸葛亮也连忙过来,先给大哥行了礼,诸葛瑾也示意不必多礼。

众人骑在马上,刘备因为提前问诸葛亮做过了功课,也知道今日首要议题是什么,所以就毫不客气地跟诸葛瑾询问起来: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