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已经从荆州回防,曹操会觉得下邳那边的变故,也是我们有意为之。
现在下邳东海的局已经做好了,我们已经充分证明‘事发时主公的主力大军不在场,一切事出仓促’,所以,也没必要留着黄祖这个障眼法了!急击勿失!”
关羽其实七八天前,就估计过攻城战形势了,当时就觉得要是再猛攻两拨,按照沙羡那边的战术依样画葫芦,就能干掉黄祖。
反正楼船自沉铺设过护城河壕桥、投石机砸烂城头楼橹垛堞床弩这些准备工作,早就做完了,葛公车上墙也试成功过几次了,黄祖军早已被消耗得疲惫不堪。
只是被诸葛瑾的全局视野和大局观压着,才又多养精蓄锐了几天。
现在终于得到了战略层面的首肯,关羽也就毫不含糊,集结了足足一两千名身着灌钢札甲的勇士,推着葛公车、在配重式投石机的掩护下,对夏口这座坚固堡垒发起了最后的猛攻。
甘宁、太史慈也参与了围攻,大家都想早点搞定早点收工,以免夜长梦多。
……
建安四年,六月十八。
关羽的部队对夏口城恢复全面猛攻后的第三天。
密集的碎石狠狠砸在夏口城头,所有的床子弩都已经被破坏,楼橹垛堞也被砸得光秃秃一片。
整个城头只有坑坑洼洼的夯土,以及零星的蹶张弩手在土坑掩体内放箭抵抗。连更为强劲的腰引弩手都很少见了,因为腰引弩使用更为笨拙,士兵遇到攻击时难以转移,实在是太危险了。
黄祖麾下的嫡系死硬将士,也被反复的打击和绝望的环境逼到了士气崩溃的边缘。
城下关羽部弓弩手抛射上城的羽箭,都比黄祖军俯射的箭矢更为密集。关羽部还有严密的藤盾、原木搭建的阵屋作为掩体,远程部队的掩体环境甚至不比防守方差。
随着几声葛公车搭板重重扎在夏口城头的轰响,钢甲铿锵的关羽部曲,前排扛着大盾、手操环首刀,后排则使用双手斩马剑,蜂拥着冲上城头。
“顶住!给我堵住缺口!”黄祖本人声嘶力竭地指挥最后的长矛兵预备队上前堵口,
指望利用武器长度的优势,把登城时不便拿长兵器的关羽部曲赶下去。
但是黄祖的长矛兵刚刚开始肩并肩列出密集的队形,远处的攻城方弓箭手们,就在井阑车的旗号指挥下,对着长矛兵的聚集阵地覆盖放箭,顿时射得黄祖军站不稳阵脚,不得不散开一些,以躲避箭矢。
夏口城被围攻,已经快一个月了,关羽当然有足够的时间造出高峻的井阑车、以获取观察视野方面的优势。
在跟诸葛瑾配合了这一个多月后,关羽对井阑的应用也比原先更加得心应手了。他意识到井阑不仅能像之前合肥之战时那样、直接提供对城墙墙头的俯射火力。
如果能配合足够系统的旗语、军令代号,井阑也能如臂使指地指挥部署在地面的大批弓弩手和其他远程火力如投石机和床弩,扮演一个纯粹而高效的“火力观察哨”角色。
而诸葛瑾擅长旗语的编码、代号的归纳,这也是不奇怪的,一来诸葛瑾本来就有现代人的见识,对于数学工具的应用思路非常活跃。
二来么,诸葛家人本来就是干这个的——哪怕没有诸葛瑾这个穿越者,在原本的历史上,诸葛亮后来改良了“八阵”,说到底,其中一项重要改革,就是用三色旗语快速传达对八阵的行动命令,让战场上变阵传令变得大大高效。
后世有人考证过,诸葛亮的八阵改良,说白了就是利用了二进制的数学思想,就三面不同颜色的旗帜、代表二进制的三位数,然后举旗和不举分别代表1和0,二的三次方不就足够代表八阵了嘛。
后世学过小学数学就能懂的二进制三位表达法,到了汉末,却只有诸葛亮这种顶级智者能掌握,说到底还是古代太多人没有想到去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而这些问题对于诸葛瑾,当然是毫不存在的。所以夏口城这一个多月围攻下来,连关羽都学到了诸葛瑾的数学化旗语指挥思想,能够把远程火力的即时微调,做到如臂使指。
要是用三国志历代游戏里的数据化表现来类比,这点进步可不得值个“统帅值加5”。
黄祖军负责堵口的长枪队,就这样被关羽精确微调的火力射得七零八落,无法组成密集阵型。
穿着灌钢札甲的先登勇士们,连忙趁机顶着大盾,一边野蛮冲撞,为后面的战友撕开挤开一个缺口。随后的斩马剑勇士,顿时从缺口里杀入,斩马剑左右翻飞,击毙了一个又一个黄祖军长矛兵。
随着冲锋进入高潮,而且城头远程火力已经被彻底压制住,甘宁和太史慈也不甘示弱,亲自加入了登城督战冲杀的行列。
关羽自己都想上了,最后还是被诸葛瑾劝住。
诸葛瑾纯粹是觉得关羽这个吸箭体质太容易立弗莱格了,简直跟庞统差不多,夏口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