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风风火火的闯进来,见到楚祯在座上,连忙行礼。
紧跟着进来的是朱高炽,因快步走路而气喘吁吁的,来到后也赶紧行礼,楚祯见他肥胖身躯实在难以行拜礼,就让他免礼了吧。
“让他拜!”
朱棣抬手制止,看着朱高炽,意味深长的说:“他将来能住在春和宫三十年,全赖真君所赐,不拜怎么行?”
“爹!!”本来已经坐下的朱高煦,腾的一下站起身,一双眼睛瞪得和铜铃一样。
而他大哥朱高炽,却是满脸惊喜,连忙跪下来朝楚真君行大礼,结结实实的拜了三拜:“多谢真君!”
他爹这是给他定下了,他将来就是大明的太子!
朱高煦表情精彩,还是有些不甘心道:“爹,要不您再考虑考虑,该立谁为太子……”
徐氏,朱高燧都看向他。
朱高炽憨厚的笑着,没有多说。
朱棣淡淡道:“你大哥是仁宗,你是秦王。”
“仁宗…大哥是仁宗…我就只能是秦王……秦王?!”
朱高煦震惊看向父亲。
朱棣对他道:“你皇爷爷显灵时,我向你皇爷爷会请示,改封秦王为魏王,把你封为秦王。”
朱高煦人傻了,“我是秦王,秦王……我不是汉王吗?!史官说了,我是汉王,不是秦王!”
“史官说,史书不可尽信!”
朱棣不给他辩驳机会:“就这样定了,你为秦王!”
朱高煦还想再说话,但他母亲徐氏却说道:“煦儿,你该知道你父亲为何想封你为秦王。”
“……”
自比唐太宗的朱高煦,岂能不知?
封他为秦王,就是断了他争储之心。
“可是,爹。”朱高煦最后说一句话:“您又怎么知大哥不是李承乾?”
“老二你污蔑我!!”
朱高炽大叫起来,又连忙对父亲说:“爹您刚才说我要住在东宫三十年,儿臣别说等父皇三十年,就是等一辈子都愿意,儿臣恨不得父皇吃了仙丹,能长生不老!”
朱棣看了楚真君一眼,说道:“三十年是虚数,但今日楚真君在,我就与你定下来,三十年后一定让你登基,等你爹把鞑靼平了,派郑和航行去寻新大陆,占了倭国,这些事完成,你就登基,也许用不着二十年。”
兄弟三人都看了过来,父皇志向如此远大?
徐氏笑着劝道:“快别说儿臣父皇的,让太祖听到会责骂你们。”
父子四人都改了口。
楚祯笑了下,朱棣和李世民这两人的太子,稳定度堪比朱标,属于必然能登上皇位的太子。
恰好此时,一袭黑色僧袍的道衍来到,进来后朝楚祯行长揖礼,感叹道:“上次见楚史官之时,道衍实在想不到靖难之役会以此种方式结束!”
朱高炽连连点头。
白沟河太祖显灵一事传回北平府时,在佛堂中为父亲求福的母亲还不太敢信,直到夜晚时,父亲扎营休息,用电台联系上后,他母亲才长舒口气,朝着天上拜谢楚史官和太祖。
史官以一人之力,制止了白沟河的大战。
太祖显灵,又彻底逆转形式,李景隆大军倒戈。
朱高炽得知他爹要在一个月内行军赶往应天府时,忍不住欣喜若狂,为他爹高兴,也为自己和一家人高兴:
他爹要当皇帝了!
他母亲要当皇后!
而他,储君之位有望!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楚史官!
“行了。”
楚祯笑道:“其他事情我就不耽误你们了,燕王你还要准备明日你父皇显灵之事,我自己去应天府各处走一走。”
朱棣点头:“好,老大你去找一根荆条和一把戒尺,明日要用。”
“爹,你要荆条戒尺做什么?!”
朱高炽吓了一跳,连痛失太子之位的朱高煦,也吃了一惊。
朱棣没有回答儿子的话,因为他自己也在纠结中。
“这……”
朱高炽肉痛起来,缩了缩肩膀:“皇爷爷上回是顺便打了二弟,应该不会打我吧?”
“肯定打!凭什么皇爷爷只打我不打你?”朱高煦叫起来。
朱棣不想听这对兄弟的吵架,挥手让他们离开。
……
第二日,文武百官按官职品级列队,整齐肃穆的站在太庙前。
一众亲王进道了太庙正殿内,直面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及列祖列宗的灵位。
楚祯站在台阶上,面对着朱棣一家,以及众多朱家人,上次的庆城郡主也在。不过女性家眷是在外边,远远看着里面。
“真君。”一位太监弯着腰上来,低声提醒道:“吉时已到,该请太祖圣灵下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