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茅焦,平日里一向积极主动。
从他劝谏嬴政把太后接回秦国王宫后,就被嬴政拜为大夫。
茅焦总是能及时迅速地捕捉嬴政的心意。
“大王,扶苏公子年纪尚浅。虽有天赋,可是只适合精简文字,若是召集文士主持大局,恐怕难以应付。故臣以为,应该另寻精通此事的大臣主持精简文字一应事务。”
“茅大夫以为谁是合适的人选呢?”
“大王,微臣无有识人之能,还请大王决断。”
嬴政点头,随后看向熊毅。
“右相,你可有好的人选?”
亏得熊毅早有准备。主持精简文字的人才,他身边并没有这样的人。
“大王,公子身在宫中,不若就从宫中挑选。尚书台中有许多博闻强识的中书,微臣以为,他们中定然有人能主持大事。”
赵高听了,心中大喜。若是这份差事落到他的身上,他以后可就能够名垂千古了。
嬴政点点头。
“左相以为谁能胜任呢?”
关于文字精简的事情,昌平君早就挑好了人选,绝对是嬴政满意的。
“大王,臣以为右相所言极是,这样的大事,应该由博古通今之士筹备——如今朝中不就有这样一位大臣吗?”
“何人?”
“大夫李斯。”
熊启说罢,众人将目光落在李斯身上。
“李斯——”嬴政点点头,李斯确实有这样的才能,而且嬴政相信,他一定能完成这样的大事。“寡人将此事交予你来处置,如何?”
“李斯愿为大王协助扶苏公子完成精简文字之事宜。”
众臣见了,不免对李斯投去嫉妒的目光。这个李斯,凭什么这么快就得到大王的重用。
扶苏没想到,他又要和李斯交手了。历史上秦国小篆的成书,就是由李斯、赵高、胡毋敬三个人主持完成的。
不会到时候他们四個人要凑在一起吧。
“好——此事就这样定下。”嬴政将目光落在扶苏身上,“扶苏,你还有其他事要表奏吗?”
扶苏像是得到信号一般。
“君父,儿臣都记起来了。”
在众臣眼中,嬴政和扶苏二人的每一个互动,都别有深意。
他们一定是提前串通好的。
八岁小子诚不欺我啊!
而一如扶苏计划的那般,当着众人的面,他开启了背诵模式。
只见扶苏昂着头,继续大声地道,
“这第二条,乃是在咸阳城设立学宫。要吸引招纳天下贤士,皆聚于我秦国。在学宫设立相应官职,让这些士人进行书籍编纂、经典释义。文字的精简改革统一,也可在此地完成。”
众臣听着这些新鲜的主张,那是一个个的侧耳悉心倾听,唯恐错漏一字耳。
因为他们已经认定了,这些都是嬴政的心思。
抓住大王的心意,以后才能给大王献上锦囊妙计啊!
“第三条,乃是在全国各处郡地设立推广设立学室。天下一统,乃是大势所趋。而我秦国则是天命所归,未来天下一统的大业必将由我秦国来完成。”
“然而我秦国昔日只为区区诸侯国之一,即便如今有心顺承天意,可是终归力有不逮。用战争获得的土地,其治理所需代价甚大,不仅需要士兵长期驻守,更需要选派秦国心腹,然而即便如此,地方新设置的郡县仍旧频频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
“而治理新的郡县,安抚人心,远比战争所需要的时间更久。为了维护巩固我秦国新取得的郡县,儿臣以为,应该广设学室,培养大批量的秦吏。”
“过去只能为秦吏之后才能学习的选拔途径,如今将要开放给国中凡是立下战功的人家,以大肆扩充秦吏的队伍。”
“其次,凡天下士人,于我秦国学宫留满三年之人,皆可入学室学习秦法,随后被选派往地方任职。”
众臣听着扶苏的话,一个个都陷入沉思。
太子说的这些事情,真是有远见啊。只是这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吗?怕都是大王的意思,借扶苏公子之口说出来。
如果我们不说好,大王就会嘲笑我们连八岁小子都不如。
众臣皆默然坐着。
有一些从秦吏晋升而来的秦国高官,他们非常反感这种做法,让其他国家的士人和军功晋升的庶民一同进入学室,这不是抢夺他们后辈儿孙的饭碗吗?
可是他们却又害怕,害怕这都是嬴政自己的意思,唯恐说出利害,引起嬴政的不满。
嬴政记得扶苏在私下对他说的主张,这和现在在大臣面前说的更加有条理了,有更多可以施行的余地了。
虽然隔着垂旒,扶苏看不清楚嬴政的神情,但是他能感受到出此刻嬴政看他的目光很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