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4章 以儆效尤  我的红楼生涯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4章以儆效尤

正当昌平帝和一众大臣在为解决了祖大寿和吴襄的事情而高兴的时候,站在林如海旁边的景三和突然道:“陛下……朝廷解决了将门的事固然欣喜,但我们也要防止出现新的将门。

有鉴于此,臣以为朝廷必须从关内调一批将领和军官前往辽东,并且制定出一个章程出来,形成定期轮换制度,如此方可杜绝将门的诞生。”

“唔……景爱卿言之有理,不知各位爱卿以为如何?”昌平帝听后颇为赞同,不禁看向了众人,露出询问之色。

只是当他看向众人时,发现不少人脸上都有些有些迟疑之色,就连林如何的眉头也皱了起来,他不禁好奇道:“诸位爱卿,景爱卿所言有何不妥之处?”

汪知节站了起来拱手道:“启禀陛下,轮换制度确实是防止出现将门的好法子,朝廷在宣大、西南等地也确实是这么施行的,可此法在辽东却不大适合。”

“哦……”

昌平帝看向了安再师,“安爱卿,是这样么?”

身为西宁郡王的安再师在辽东当了十多年的督师,对辽东情况的熟悉程度他若说第二,绝对没人敢说第一。

此刻看到昌平帝垂询,他不禁苦笑了一下:“陛下……此事说来可就话长了。

其实轮换制度在辽东并非没有实行过,而是实行了几年后就名存实亡了。”

“竟有此事?安爱卿细细道来!”听了安再师的话,再联想到内阁其他人的表情,昌平帝也不禁好奇起来。

安再师解释道:“辽东地处关外,原本便是苦寒之地,说句不好听的,在那里当兵,冬季的时候晚上出门撒尿都得带根棍子,怕的就是还没尿完,尿液便冻成冰柱了,由此可见那里之艰苦。

陛下试想,如此苦寒之地,关内的人又怎会愿意去吃那份苦?

而且俗话说得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士卒好招,将领难寻。

为了招募到足够的将领,朝廷也只能提高辽东将领们的待遇,并许诺种种好处,如此方才有人愿意去镇守辽东。

倘若真按照陛下所言,每隔几年便要轮换一次,恐怕没几次就无人可换了。

辽东将门之所以形成,便是因为这个原因。”

“还有这事?”

昌平帝一下傻了眼,他没想到辽东将门的形成居然是这个原因。

他又环视了众人一眼,发现所有人都沉默不语,很显然大伙都认同了安再师的话。

又羞又恼的他不禁气道:“难道我大夏就无法禁止此种事情的发生吗?”

“当然有。”安再师道。

“哦……”昌平帝面露喜色,“到底有何良策,安爱卿速速道来。”

安再师坦然道:“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将盘踞在辽东的后金彻底消灭。

只要没有后金的威胁,辽东便无需继续维持那么多的兵力,朝廷便可以从容的对辽东将领进行轮换,从而避免辽东将领的坐大。”

昌平帝差点被气乐了,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老子要能打得过努尔哈赤这个老贼,还用得着听你们在这哔哔么?

“咦……不对……还是有人打得过这个老贼的!”昌平帝心里突然浮现出一个名字,随后他的眉头突然皱了起来,不动声色的瞥了眼安再师,淡淡道:“安爱卿的意思是想让朝廷召集重兵,再一次对后金发动北伐吗?”

“北伐?”

这个词一出,顿时将御书房里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在大夏,这个词语实在是太敏感了。

十多年前,当时还是神武皇帝的太上皇召集了二十多万大军出关北伐女真,后果就是几乎全军覆没,然后导致铁网山事变,不久后神武皇帝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皇四子,也就是现在的昌平帝。

可以说,就是因为那次北伐,导致大夏的国力由盛转衰,对辽东的战略也是由攻转守,导致满朝文武谈女真而色变,甚至更出现了诸如“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话。

面对昌平帝的疑问,安再师却摇了摇头:“陛下误会了,臣没有说要立即北伐,而是认为朝廷应当秣兵历马,待到时间成熟后再行北伐之事。”

“荒谬!”

安再师的话音刚落,汪知节愤怒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只见他站了起来指着安再师喝道:“安王爷,莫非你忘了十八年前太上皇北伐的惨痛教训吗?

二十万大军一朝尽丧,导致我神京城几乎户户挂白,家家戴孝。

如今十八年过去,朝廷好不容易刚喘口气,你又鼓动陛下北伐,到底是何居心?”

看到汪知节愤怒的模样,安再师心中的火也起来了,他两眼一瞪,“汪阁老……本王乃是军机处首席军纪大臣,掌管边关防务。

向陛下提出边关防务见解乃是本王之职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