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从清静山庄回到林家,心中暗自忧愁,不知道孩子们的婚姻是怎么个不顺法,黛玉的事要等林如海休息回来两人商量,可以暂且搁置,她就先回娘家,确定探春和惜春的事。
由于云清的预警,贾敏心里已经有所准备,结果刚跟贾母、贾政和王夫人提起,就被拒绝了,三人虽然没有明说,言辞间却在暗示他们对贾探春另有安排。
贾敏本以为他们有自己看好的人选,虽然有些不快,倒也没有发作,只是追问几句后,三人目光闪烁言辞含糊,贾母说她只是祖母,让贾政和王夫人做主,贾政则顾左右而言他,一时说探春年纪还小不着急,一时又感叹娘娘在宫里不容易,这般作态,贾敏也就明白了。
贾元春二十大几奔三的人了,封妃也已经有三四年,至今没有喜讯,而宫里这几年添了三个小皇子两个小公主,贾母等人着急也是情有可原,而且,随着时间流逝,他们只会更焦虑。
贾元春生不出孩子,再送一个贾家的姑娘进宫,就成了一个很不错的选项。
但是贾敏一点儿都不觉得这个选项好,她只会觉得心累,当皇帝嫔妃,生下个小皇子,以后就是一条通天大道,这么想没什么错,但是这条路又岂是好走的?贾元春在宫里虽然是贤德妃,听说也并不是很受宠,就这种情况,他们怎么确定探春进去了,就一定能达成所愿?
压住气,贾敏冷声说:“论理,娘家的事我本不该多管,但是当年咱们可是立过字据的,探春的婚事由我负责,我操心这么久了,你们说改主意就改主意,是不是有些过分?你们的想法我也猜到了,我若一味阻拦,反倒惹人记恨,只是你们也该给我个准话,不管是按你们的想法去办,还是听我的给她定亲,总要早作抉择才好,她年纪也不小了,经不起耽搁。”
贾母不表态,贾政支支吾吾给不了准话,王夫人木着一张脸不吭声,贾敏更觉心寒,知道今天是讨论不出个结果了,只能暂时作罢。
碰了一鼻子灰后,贾敏更加心灰意冷,却仍去找了贾珍和尤氏,将来意一说,两人都没意见,纷纷表示听贾敏的,贾珍说:“劳烦姑母费心了,我们都听您的。”
贾敏略有些安慰,又跟尤氏商量起安排双方相看的事,贾珍不参与讨论,找了个借口溜了,尤氏也不大想管,推辞说府里的内务都归秦可卿管,把秦可卿叫过来陪她,自己坐在一旁装泥胎。
秦可卿倒是最上心的一个,她辈分虽小,年纪却大,虽然叫惜春姑姑,心里待她跟个妹妹似的,一听说完,就跟贾敏热烈的讨论起来,很快商量定了,贾敏心情这才好了些,又说了会儿话,才提出告辞。
秦可卿就送贾敏出门,路上她一个眼色,周围伺候的都里的远了些,就听秦可卿说道:“四姑姑养在那边府上,我们见的少,这两年瞧着越发冷淡了,言辞间有些绝尘之意,说些‘剪了头发做姑子’之类的话,我原当她是一时戏言,后来瞧着倒像是真有这个想法,也曾劝过两回,可惜效用不大,四姑姑没听进去,姑祖母,您也帮着劝劝,她要是不改心思,咱们再替她操心也是徒劳啊……”
贾敏一口气梗在喉间,一时间景觉得有些好笑,探春那边,人家父母改了主意,惜春这边,她本人不大乐意,合着就她一个外人在忙前忙后?她这是图什么呢?
她一肚子火想要发泄,又不能迁怒秦可卿,她一个侄儿媳妇,能察觉到惜春有出世之心,已经算是不错了,没看尤氏还什么都不知道呢,贾母她们常跟惜春相处的,不也没发现嘛,跟这些人比起来,秦可卿简直是一股清流。
贾敏最后无奈的叹了口气,到底还是没办法真的甩手不管,勉强对秦可卿笑笑:“我知道了,回头让黛玉请她们姐妹俩去我家玩儿,我会劝她的。”
这糟心事,贾敏也就能跟云清吐槽了,她拉着云清抱怨半天,云清是真同情她,还有点想笑,只是眼看着人家正烦恼呢,笑出来不太礼貌,忍住笑问:“那你打消惜春的念头没有?”
“哪有那么容易?四丫头死倔死倔的,看着不爱说话,其实心里很有主意,认定的事三头牛都拉不回来,不管我怎么劝,人家都一个意思,就是不想出嫁想出家,也不知道哪来的古怪念头!我嘴皮子都磨破了,她还是油盐不进,真是……”贾敏说着也觉得没辙。
云清也觉得惊奇。原著中的惜春,是因为嫌弃宁国府藏污纳垢污秽不堪,为了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宁肯出家,她的判词就是“独卧青灯古佛旁”,而后贾家败落,她遁入空门,这也算有理有据有因有果,现在明明情况大不相同,惜春为什么还会有这个心思?
云清心中有疑,就问:“惜春才十二三岁吧,怎么就起了这个心思?你没问问她是什么原因?”
贾敏叹口气:“怎么没问?我都说了,别看她年纪小,心里主意却大,据她自己说,她是觉得女子嫁了人,就要伺候夫家一大家子人,太不自在,看看家里两位太太,都是当祖母的人了,还要伺候婆婆吃饭,就这还是家里老太太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