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方,脸上露出了神往的神情,接着道:“你知道吗,书里说啊......”
慧明自从翻阅了暗格里藏书之后,被深深感染,这些天来,脑子里净是书中故事的人物,挥之不去,驱之不走,就连梦里也尽是那些人物缠绵悱恻的情爱,波澜壮阔的一生,心绪随着故事里的人物跌宕起伏,不能自已,心潮澎湃之余又无人诉说,这时忍不住一五一十地将书里描绘的故事和自己的感想一股脑儿地对着银狐讲了出来。
银狐自然是不能知道慧明在讲什么,但似乎也略为懂得他的心情,乖乖地安静趴在他身上,仰着头,倾听着他的诉说。
正当慧明将这些日子里憋在心头的所思所想尽数对银狐倾诉之后,长长地叹了口气的时候,却听背后也传来一声叹息,只听身后之人,叹息喝道:“痴儿,痴儿,明明身处空明之中,却反而仰慕尘世俗事,是何道理?”
慧明心里一惊,转身看了过去,却见不远处山丘上正站着一僧一道,僧人肥头大耳,慈眉善目,脸色丰腴红润,宝相庄严,里里外外都透露出一派得道高僧的神采。道人却须眉皆白,清癯的脸上红润光泽,高高瘦瘦的身子挺拔,卓然立于山丘上,山风吹过,道袍与拂尘随风飘动,端的是仙风道骨,飘然欲仙,正手指着自己,大声呵斥。
见这一僧一道,神采斐然,气度着实不凡,慧明不敢怠慢,跳下大石,趋步上前,走到山丘边,双手合十,躬身唱个肥诺,施礼道:“阿弥陀佛,两位大师,弟子有礼了。”
一僧一道见慧明执礼甚恭,相互看了一眼,微微点头,算是作答。
这一僧一道高高在上,慧明也不以为意,自己在此山中多年,从没见过什么生人,见这一道一僧道貌岸然,气宇轩昂,不知为何会突然现身于此,不由得心里好奇,躬身问道:“两位大师面生得很,这是从何而来,又将前往何处啊?”
胖和尚咧开嘴,呵呵一笑,应道:“从尘世中来,又将回尘世中去也。”
慧明一听,心里一喜,问道:“大师既从尘世中来,当知尘世中事,然则我刚才所述书中之事,可都是真的?”
“自然都是真的。”道士拂尘一甩,应道:“世人沉沦于尘世,深受五毒八苦之害,本末倒置,颠倒是非,你所看到的故事只是沧海一粟,实际上世间所发生的一切,远非你所能想象的。”
慧明虽然心里隐约知道书里所记载的故事都是真实的,但听道士如此肯定的回答,心里仍震惊不已,说道:“大师如此肯定,弟子自然不敢不信,然人性如此之恶,却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慧明说着不由得摇头轻叹。
和尚笑道:“你心地淳朴,又远离尘世,自然不知道尘世中人性之恶了。”
道士跟着也说道:“尘世污浊,人性之恶,实非言语所能形容,书中记载的远远不及其万一呀。”道士想起自己少年时的经历,叹息说道。
“然而人性也有其良善的一面,不然又怎么会有那么多波澜壮阔、让人回肠荡气的故事发生呢?”慧明不服气地应道。
“然也。”和尚点头说道:“人人皆有佛性,有恶的一面,自然也有良善的一面。”
慧明仰头看着一僧一道,虔诚道:“不敢有瞒两位大师,弟子自从阅览了记叙尘世中事的书籍之后,对尘世实在是心向往之,斗胆就请两位大师带弟子到尘世中去吧。”
“你可想好了?“道士道:“尘世险恶,劫难重重,实非善地,不在此清净之地,好好修佛,何必非要到那凶险不祥之地,受那磨难、轮回之苦?“
慧明躬身行了一礼,道:“弟子心意已决,纵然身受万般劫难,也绝不后悔。”慧明说着望着一僧一道,脸露坚毅之色。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和尚合十说道:“你既然心意已定,日后即便是多灾多难,须也怪不得别人了。”
道士这时忽然悄悄地拉了一下和尚的僧袍,悄声说道:“师兄,真的就此让慧明坠入尘世吗?”
和尚轻声回道:“师弟,你不也明白,慧明会坠入尘世,也是他命中的定数,暗格里的藏书收藏得如此隐秘,这么多年了,别的弟子都没发现,偏偏就只有慧明看到,可知这是天意也。”
和尚说着顿了一顿,接着说道:“慧明既然读了那些书籍,凡心一起,势必再难在此静心修佛了。”
道士虽点头称是,但心里还有一丝不舍,道:“可我看慧明慧根深殖,他日必有大成,若受尘世诸相蒙蔽,心染尘垢,岂非可惜?”
和尚笑道:“既是命数,就难以违背,而且,世间又岂有不历经劫难而悟道成佛之人?至于今后如何,能否成就大器,就只能看他今后的造化了。”和尚说着,双手合十,叹道:“但愿慧明能牢记我赠他的八字真言,‘无违初心,谨从善念,’阿弥陀佛。”
原来方丈与监寺僧闭关之后,经过多日参修,终于大彻大悟,悟到了佛家的真谛,当下双双发下宏愿,回到尘世,普度众生。当方丈与监寺僧准备出关,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