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七 船会翻  崇祯:朕会当皇帝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臣督仓场,各仓存粮不敷用,臣请派人南下采买以备不足。

如今运河封冻不能行,臣以为当以海路至天津登陆,再行转运至通州。”

海运?皇帝眼睛一亮,刚要同意,唰唰唰跳出来一堆人。

工部尚书山陵使薛凤翔道:“陛下容禀,自国朝禁海,海船日益稀少,登州水师需支援东江防备建虏,不可妄动,福广水师本就不多,又有红夷滋扰,不可不备。”

“海上风急浪高,动辄倾覆,损耗十之八九,臣以为代价太大不足取。”

“通州、临清仓库虽有不足,民间储粮颇多,可就地采买,免于劳民伤财并运输损耗。”

“擅用海运,或将助长走私之风,臣以为不可取。”

“此时逆风,海船可由北向南,难以由南向北,此策不能行。”

“前元曾试行海船运粮,多有船只倾覆,年折粮米数十万石,伤亡不可计数,臣请陛下三思。”

吧啦吧啦,就没一个同意,更不给皇帝说话的机会。

这一刻,不分阉党清流党,只有反对党。

力往一处使,全力打消皇帝开海的念头。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站起来说道:“此事容后再议,退朝。”

皇帝离开,诸多大臣围住了苏茂相。

“苏大人,厉害啊,千万人的饭碗,说砸就砸。”

“媚上邀宠,羞于尔辈同立。”

“等着,有你好受的。”

“急流勇退,尚有王宗沐之优待,冥顽不灵,必得朱纨之下场啊。”

有人阴阳怪气,有人出言讽刺,甚至直接威胁的。

情知捅了马蜂窝,苏茂相团团作揖,道:“在下明日请辞。”

“哼~”众人散去。

苏茂相抹了抹额头的冷汗,刚要离开,有太监传口谕,御前奏对。

尚未离开的一些人回头,狠狠地瞪着苏茂相。

苏茂相脸色惨白,想推辞又不敢违逆皇帝,只得朝其他人拱拱手,挤出一丝笑容。

到了御书房,就见皇帝背着双手,看着四海图。

苏茂相拜道:“臣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朕安,坐。”

苏茂相没起来,道:“臣年老智昏,精力不济,请乞骸骨。”

声音里带着一丝哀求。

朱由检察觉异常,回身扶起苏茂相,问道:“发生了何事?”

“臣无事,只是身体不行了。”苏茂相不敢看皇帝。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何况是满朝大部分文武的指责。

朱由检拉着苏茂相坐下,又让给他送来一杯茶,才说道:“苏卿啊,你提议开海运,朕十分高兴。

漕运弊病丛生,而海运省时省钱,实有必要进行置换。

朕知道其中阻力巨大。

运河两岸皆富庶之地,得利官绅倒是不足为虑,只是其关乎千万百姓生计,贸然取消,只怕官绅挑动百姓反叛,天下顷刻大乱。

只是朕不明白,为何全员反对。

按理说江南海贸繁盛,江南官员该当支持才是。”

苏茂相低着头不说话。

看他鹌鹑一般,朱由检叹了口气,让他回去休息。

苏茂相离开,朱由检署下令:“召李国普、袁可立、郭允厚、李标。”

不一刻,四人到来。

刚才朝堂上,一干阁老没反对,却也没支持,朱由检想问问他们什么个意思。

把厉害说了,朱由检说道:“漕运利益盘根交错,短期难以动手,朕意,先以海运粮济北方不足,徐徐图之,如何?”

“陛下,臣说两件事吧。”袁可立娓娓道来。

王宗沐和朱纨的故事。

嘉靖年间,王宗沐总督漕运,察觉漕运弊端,推行海运,三月时运米十二万石自淮入海,五月抵天津,叙功升官涨工资。

后来被人弹劾沉了八艘船,损失三千二百石,王宗沐自己掏钱买米,但是罔顾人命。

大概是看到了海运的优越,嘉靖皇帝让继续。

第二次翻了七艘船,于是反对者立刻蜂拥而上,不得不停。

此后,王宗沐官职一直原地踏步,死后连谥号都没得。

朱纨同样是嘉靖时大臣,当时任浙江巡抚兼福建海道提督军务,严格执行海禁,逮着海盗倭寇红夷嘎嘎乱杀,结果被弹劾擅自杀戮,罢职听勘,最终激愤服毒自尽。

不同的立场,相似的下场,就问苏茂相怕不怕?

不怕的话,早跟九千岁刚正面了。

“苏茂相为人清正,然而魄力不足,难为开海先锋。”袁可立简单点评了一下,又隐晦地表明了立场。

朱由检看向另外三個,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臣以为,宜缓不宜急。”李国普使出拖字诀。

这显然不能让皇帝满意,朱由检问道:“京畿缺粮,刻不容缓,如何能拖延?”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