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以请教为由,多次拜会崔琰,咨询自己不足之处,望求改进自身。且曹丕也是言听计从,对崔琰的建议,多有接纳。
如崔琰劝曹丕减少狩猎,不要骄奢淫逸。曹丕纳之,烧掉猎具,不着锦衣,多以织文、绢匹制作成衣,显示自己听取纳建议的决心。
与曹丕相较,曹植则是不然。崔琰出于兄女婿的身份,向曹植劝谏,希望他戒酒,不要率性妄为。然曹植怎会接纳崔琰的建议,自然是我行我素。
如此对比下来,崔琰自然是偏向曹丕。
当然曹丕能争取到崔琰的支持,又与崔琰的性格关系紧密。崔琰为人清忠高亮,常以国事为先。故而在私情与公事上,选择了公事,支持曹丕出任太子。
了解完崔琰的意思,曹操将目光投向贾诩,见其捋须沉思,一言不发,问道:“孤以大事咨诹,崔卿答之,卿却不答,不知此为何意?”
贾诩抚须而笑,说道:“方才诩有所思,思而欲笑,故未能有所作答。”
曹操微微挑眉,问道:“卿所思何事?”
贾诩拱手行礼,说道:“启禀大王,诩思袁本初与刘景升,立幼子为嗣,致使兄弟二人互相攻伐,被大王趁机所破。”
曹操嘴角不禁上扬,笑道:“卿真乃策谋深长之士也!”
贾诩虽无明说,但也间接点出曹操当下的形势。
南北对立,如朝政不稳,立曹植为太子,像袁绍、刘表那般,引起兄弟相争,中原将会非常危险。毕竟曹操当时能借机取胜,反过来也容易被南汉利用。
“孤已知也!”
望着寂静的殿堂,曹操心中已是有谱。
——
过了数日,曹丕府上。
曹丕与孙权、司马懿二人对饮,神情欢喜间,却又有几分担忧。
喝了口酒,曹丕担心说道:“仲谋,今杨修被扣押,子建被幽禁于府。崔尚书、贾大夫等上卿言语也偏向与我,父王怎毫无动作?”
孙权神情轻松,为曹丕斟酒,说道:“请公子静心沉气,今大势已在公子,又何需着急担心。公子莫忘即便登上太子之位,头上尚有大王。古来太子被废之事,从来不少,故公子当效往常般行事。”
见孙权气定神闲,那般劝谏,曹丕不由冷静下来。
他的父王仍在,今即便得到太子之位,但若惹曹操不悦,他的太子之位也将得而复失,一刻都不能放松。
曹丕握着孙权、司马懿的手,诚恳说道:“丕若无二卿,太子之位恐难得。今丕若继位,必不负二君。”
“我等愿为公子效力!”
不消多时,陈群嘴角含笑,在侍从的引导下,趋步入堂。
见到曹丕,陈群拱手庆贺,说道:“恭贺公子,大王意属公子耳!”
曹丕起身迎陈群入座,惊喜说道:“卿从何得知?”
陈群坐于席上,笑道:“群从王宫而来,大王欲让公子负责杨修一案,料太子之位已意属公子尔!”
顿了顿,陈群捋须沉思,说道:“大王让公子审杨修,可示大王宠幸公子。然区区杨修,却让公子出马审问,莫非其中或有玄机?”
杨修,官居主簿。作为污蔑曹丕之人,曹操让曹丕审问,或许有向外人展示曹丕独特的地位。但杨修的身份却又不高,让曹丕审问有杀鸡焉用牛刀之感。
曹丕皱眉沉思,说道:“可是大王欲观我心性如何?是否尊贤礼士?”
“不然!”
司马懿放下酒樽,分析说道:“杨修离间大王与公子,已是必死之人,无论是谁负责此案,杨修皆在劫难逃。”
说着,司马懿露出深思之色,说道:“且杨彪与大王又无恩情,今让公子负责杨修一案,必有大王深意!”
“对了!”
陈群似乎想起什么,说道:“大王言杨修乃奸逆之人,所犯之事怕不仅于此,似乎欲让公子问问许昌那边官吏。”
“杨修!”
“杨彪?”
“许昌?”
孙权若有所思的念叨几下,忽然间似乎明白了什么。然不仅是孙权明白,司马懿也想通。
孙权与司马懿对视一眼,相视而笑。
“仲达可是已知大王深意?”孙权问道。
“已知!”
“你我不如各写一字于手心,看你我二人所见是否相同?”孙权提议道。
“善!”司马懿笑道。
在曹丕、陈群疑惑的眼神中,孙权、司马懿二人各自持笔于手心下笔。
少顷,孙权将笔放到案上,遮掩住手心,笑道:“请仲达先示?”
司马懿也不畏惧,将掌心上的‘汉’字显露出来,笑道:“今请仲谋了!”
孙权大笑一声,将手掌翻转,手心竟也是‘汉’字。
有了二人的提醒,陈群也明白过来,笑道:“智者所见略同,大王之意也应如此!”
“汉?”
曹丕似懂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