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制之故,子午偏军或有机会成功。
六一.二二三.一四六.九八
“诺!”
成公英果断说道:“昔先帝之所以留马超于武都,是因关陇不稳,贼大军进犯,有断绝关西之险,故留强人以为御边。然自先帝平陇西起,至今关西渐安,已无需马超御边。”
马岱略有慌张,说道:“兄长,今陆逊不信我军,曹真欲害兄长,我军当如何是好?”
说着,成公英沉吟少许,说道:“将军不如假借陛下召见之名,诱马超入关中,趁机囚于长安。后派名声高崇之士持马超书信往之,安抚其部以为用,则可杜渐防萌。”
然就在曹真为此思虑时,马超书信送到。信中,马超指出他安插在汉中的细作,发现陆逊准备从傥骆、子午二道北伐,让曹真多加戒备。
“善!”
“我率大部屯军细柳,以为呼应傥骆、武关二军。”
成公英劝道:“长安去洛阳数百里,去武都一千余里。上奏天子,比相反复,一月间,贼事已成。陛下之所以授符节与将军,是因战事紧急,通达不便。望将军以大事为先,且不可拘泥于礼制。”
“兄长,京师来信!”
初时,曹真收到书信,猜想是不是陆逊的离间计,欲让他们自相残杀;或是怀疑马超真如书信所言,欲与陆逊联手反叛。
踱步良久,曹真看向成公英,问道:“伯杰,可有良见?”
“何需慌张?”
“如那降人所言为真,马超与陆逊有谋,书信迷惑将军,实则出褒斜、陈仓,彼时何以御之。”
两封书信言语自相矛盾,如按第一封书信言,马超已与陆逊合谋反叛。然第二封书信,马超指出陆逊北伐方向,似乎反驳第一封信中关于马超反叛的言语。
当然不为人知的是,钟会在围攻剑阁时,也派田章偷渡剑阁,行至江油,击败后部的蜀军,与邓艾汇合,两军一同灭蜀。故而战争的成功与否或与道路有关,但非决定性因素,战役背景方是重要。
说着,马超不禁感叹说道:“陆逊果然狡诈,欲令曹真害我,逼我起兵反叛。若非我事先有备,几中曹真之诡计。”
“英窃以为,或降人之语为真,马超与陆逊蓄意谋降。马超书信所言陆逊欲兵出子午、傥骆,当是迷惑将军之举,二人兵马实出褒斜、或陈仓道。”
“今先帝驾崩,马超勇健而兵锐,今与水贼阿谀为谋,非不可能之事。然陆逊诡计多诈,知我猜忌马超,今出离间之计,亦是有可能之事。”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魏延为将,他考虑的是战术问题,他认为陆逊、马超、刘备三军齐伐关中,优势在南汉,故渡子午道,有较大的成功概率。
马超拆开书信,第一件事不是看信的内容,而是寻找他与曹丕约定的标记,见信后无标记,摇头而笑。
说着,曹真指了指长安,点评说道:“长安毗邻子午、武关、傥骆三道,备武关而警傥骆,足以令贼无所图。且陈仓城坚,我已命让夏侯儒领兵三千人守城,如贼围进坚城,足以据敌旬日,不日我大军可至。”
曹真望着关中舆图,微叹说道:“今下关中得当,我唯忧陇右四郡。陇右虚而寡备,唯祁山堡兵可用。如马超果真反叛,引兵西进,恐陇右四郡有失。唯望马超能记其妻儿家眷在京,无意起兵反叛。”
兵家之事,学他者生,似他者死。如比子午道更难走的阴平小道,因邓艾偷渡阴平成功,吸引大量模仿者,然他们都最终兵败阴平。
深思少许,曹真说道:“伯杰于陇右甚有威信,今可否身往陇右,召集陇右豪强、羌部。如马超反叛,则据守险要;若马超往长安,则持令往其军,安抚其帐下旧部。”
关西兵力因人口问题不多,往常有马超的帮助,对付陆逊、张飞绰绰有余。今下如果刘备入武关,或马超反叛,他就怕兵力不够用了。
马岱入堂,将书信交予马超。
“至于子午道?”
听着成公英这般分析,曹真眉头愈发紧皱,说道:“如伯杰之语,马超兵叛存疑,需信又需为之戒备。不知伯杰可有方略对之?”
“兄长既欲取陇右,为何让岱出陈仓?”马岱不能理解地问道。
经马超多年的谋划,他已有所得。如能以陇右四郡为基,加之联合羌、氐民众,则可举兵数万,建一番事业。
但不代表有了陇右就能肆意妄为,作为小势力的他,需要凭借陇右出色的地理条件,左右逢源,寻机谋取凉州。故而他必须小心处理与汉魏之间的关系,不能两头都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