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刘备来了  兴汉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沂水西岸。

这里距离襄贲城不到三十里。

只见人马疾驰,尘土飞扬,旌旗招展,五千步骑,兵锋铮亮,快速的沿沂水而上。

骑卒前方。

三将并驾而行。

当先一将,头戴长冠,双耳奇大,骑着黄骠马,眸有凝重。

左边一将,头裹绿帻,须髯异美,骑着枣红马,眯眼不屑。

右边一将,头束黑頍,豹头环眼,骑着乌黑马,目有焦色。

这三将,正是自小沛而来的豫州刺史刘备,以及两个生死兄弟关羽、张飞。

刘备今年三十三了。

人常说,三十而立。

刘备已经三十余岁了,也未真正有所成就。

寒门庶人难出头,刘备虽然是刘氏子,但其祖父和父亲过世太早,未能给刘备留下可以挥霍的家业。

最贫穷的时候,刘备甚至还要织席贩履为生。

好不容易在涿郡混出点名堂,又遇上黄巾之乱。

虽说黄巾乱起,事出有因,但黄巾攻城杀人,不分良善。

为平动乱,刘备响应州郡号召,纠集一帮生死兄弟组建义军跟随校尉邹靖讨黄巾贼,得了个安喜县尉的小官。

然而好景不长,朝廷卸磨杀驴,下令“凡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派遣督邮巡察各郡。

刘备本想跟督邮卖个人情,结果督邮连见都不愿见刘备,气得刘备当场将督邮鞭笞,挂印亡命。

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毌丘毅去丹阳募兵,刘备跟毌丘毅通行,在下邳击贼有功,又除为下密丞。

然而当了没几个月,又被迫辞官。

后来在平原遇到陈纪,除为高唐尉,不久又迁为高唐令。

本以为得到了平原相陈纪的赏识,可以当几年高唐令,结果又凑巧遇上了青州黄巾再起。

无奈之下,刘备只得去投中郎将公孙瓒。

公孙瓒对刘备倒是颇为关照,不仅表刘备为别部司马,让其有资格招募私兵部曲,又让刘备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

董卓死后,朝廷拜公孙瓒为前将军,封易侯,假节督幽、并、青、冀四州。

刘备本来都准备跟着好兄弟一起匡扶汉室了。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跟刘备开玩笑!

去年,公孙瓒杀刘虞,当场将刘备的满腔热血给掐断。

年初,陶谦向公孙瓒求援,刘备趁势南下,又在陶谦的游说下以助陶谦抵挡曹操为名,脱离了公孙瓒,屯兵小沛。

虽说屯兵小沛是在给陶谦看门守护,但好歹也名义上是个豫州刺史,哪怕这個豫州刺史是个暂时不被朝廷承认的伪职。

刘备其实跟陶谦的想法是相差不多的,曹操年初粮尽退去,至少也得秋收之后才能复征徐州。

半年的时间,足够刘备安抚四千丹阳兵的军心。

刘备就可以趁机拿下整个沛国,然后效仿陶谦遣人向长安进贡,求一个名正言顺的豫州刺史。

可这命运再次给刘备开了玩笑。

不到两个月,曹操再次征讨徐州,以摧枯拉朽之势拔五城,兵指郯城。

无奈之下,刘备只能带着尚未完全掌握的四千丹阳兵和千余杂胡义从,倍道而行去救陶谦。

小沛距离郯城三百余里,但刘备却必须五日内抵达郯城以东的马陵山。

这让刘备,心情日复一日的沉重。

半个时辰后,刘备在沂水西岸安营扎寨,准备前往襄贲城。

但这举动却引起了关羽和张飞的不满。

关羽指了指正在立帐的将士:“兄长,将士们倍道而行本就辛苦,只因那襄贲县尉一封书信,兄长就绕道来此,还要亲自去襄贲,羽不明白。”

在襄贲耽误的时间,必然要以更快的行军速度来弥补。

然而急行军对于将士而言,是很辛苦的,稍有疏忽,就会引起更大的怨言。

关羽亲善士卒,自然也明白士卒之苦,故而忍不住反对。

张飞亦道:“襄贲县尉郑牧是大儒伯喈公的女婿,若是平日里,俺自然会给予尊重,只是如今军情如火,郑牧却执意要兄长走一趟襄贲,俺亦不明白!”

相对于关羽和张飞的怨言,刘备考虑的却更多。

尤其是郑牧在给刘备的书信中,提到了去年陶谦的泗水之败,这让刘备不得不慎重。

刘备没有多解释,只是徐徐下令:“云长,益德,你二人暂留营中,安抚将士。国让,你率五十骑,随我去襄贲城。”

关羽傲,张飞急。

若两人同往襄贲城,刘备担心坏事,故而只让田豫率五十骑兵跟随。

见刘备执意要去襄贲城见郑牧,关羽和张飞再三劝谏无果,只得将怒气都洒向了未曾蒙面的襄贲城县尉郑牧。

“若因郑牧之故而坏兄长大事,关某必不饶恕!”关羽眯着丹凤眼,暗暗发誓,张飞亦是如此想法。

不到半个时辰,刘备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