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2章 拾掇邱天骏  诸天:从镇压白景琦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京城里,大德兴京城分号的掌柜李德龄,正在挑灯给包头的东家乔致庸写信。

半个多月以前,李德龄接到了乔家新东家的来信,请他出手传播朝廷将要出兵扫平不臣,驱逐准噶尔的消息。

李德龄在京城经营多年,对于这些商场竞争的手段早已驾轻就熟,搭配上京城多年经营的人脉,在他的有意操作之下,很快京城里的消息和谣言就满天飞起来。

这年头没有网络,舆论散播的速度远不及后世,但是京城作为全天下商贾云集之地,消息灵通的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地方。

晋商在京城有着据点,彼此之间互通声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有人瞧出了所谓的商机,偷偷派人往老家送信去了。

没过多久,又有人传说罗刹人准备犯边,鼓动着西域的异族入侵了西疆,眼看着就要闹大了。

重重假消息甚嚣尘上,真真假假的简直让人难以分辨。

咸丰皇帝本来正对在南方流窜的洪秀全感到焦头烂额,这段时间长毛越来越猖獗了,名将向荣和乌兰泰两员大将都拦不住。

钦差大臣塞尚阿带着自己的期望和圣旨,去接替李星沅督师,统筹全局,号令四方,竟然也不是其对手,一路围追堵截,硬是拿这伙子广西人没法子。

出广西,入湘南,对武昌虎视眈眈,真是倒反天罡了!

因此,咸丰根本没时间搭理什么准噶尔的事情,这都多少年的陈芝麻烂谷子了,他压根就没当回事,眼下大清的重点是南方的长毛!

皇帝不说话,底下的大臣也不说话,所以最后刘天佐只能拿到一个模糊的态度,可有可无,又是又不是,两头堵的话谁也不能追责于他。

这大清朝现如今的官僚哪個不这样,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小到大,早就烂透了,因循守旧,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见天的混日子而已。

区区的商贾也想打听军国大事,真是够不自量力的,忽悠不死你!

可怜的刘天佐被一群高级官员骗的提溜转,还倒搭了许多银子,无计可施之下只能骑着快马返回包头。

一路上奔波不停,心里急事顶着,半点也不敢耽搁,身子骨差点没被颠散了,见到邱天骏的时候整个人都快散架了。

把兵部堂官的话原封不动的转述一遍后,邱天骏长出了一口气,一阵思索后自以为看破了天机。

看来自己真的没有多想了,这朝廷的军机大事,人家肯定不能直接断言,不过看这意思八九不离十!

这和乔家暗线陶鸣传回来的消息不谋而合,乔致庸这小子似乎真的知道些什么具体消息,这才玩了这么一出孤注一掷!

邱家的银子这些天也逐渐筹措到位了,共备下了八十多万两,都是从各分号挪用过来的,几乎把邱家达盛昌各地的买卖掏空了。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邱天骏下定了决心,开始下令吩咐叫人跟进乔家,也大举收购高粱和马草,一定要在短期内抢在乔家的头里,取得高粱霸盘的优势。

随后发生的事情,就和剧情走向差不多了,原本的孙茂才和乔老爷子做的就已经非常经典,白景善自然不会画蛇添足,只要依样画瓢就能坐享其成。

十多天后,乔家的大部分高粱存货和马草,都被顾天顺托第三方的陌生人,暗中尽数倒手给了邱家,这场金融战役已经胜利在望了。

商场上的胜利,让乔致庸和孙茂才兴奋异常,这下净赚了四十多万两,邱家已经快要在包头这里的商界除名了。

就在这最后一击即将到来的时候,孙茂才又提出要让乔致庸放过邱家,重塑诚信经营、互帮互助的商业准则。

一个叫做马荀的小伙计,也在此时进入了乔致庸和孙茂才的视线。

小小的年轻伙计,眼光竟然能够长远到和他们二人一样的高度,可以说干个伙计着实算是暴殄天物了。

白景善不是原本的乔老爷子,他对邱家的仇恨并不入骨,所以他的接受程度就要高出很多,假装着端架子,最后被孙茂才和马荀劝了一阵后就点头同意了。

实际上彻底灭了邱家,对他也没有切实的好处,还会因此引来更加强大的水家和元家搅局,害处不小而无益处。

但是邱天骏个老东西破坏这个时代的商业规则,用阴谋狡诈的伎俩算计乔家,确实引起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就这样轻轻放过,那肯定不符合白景善的人生准则。

在后世,商场上的竞争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战场之上。阴谋诡计、阳谋大势,硬是让资本家们玩得风生水起,谁也不会在乎别人的死活。

但是在眼下的这个时代,失去了诚信的商人却是已经相当于社会性死亡,没有了商业前途。

就是这样一群一直被儒家士人踩在脚底,嫌弃肮脏嫌弃低贱的群体,撑着儒家商人最后的诚信与道德。

白景善这次进入这个世界的任务,并不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