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6章 修罗现场  诸天:从镇压白景琦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身在祁县的乔致庸并不知道,胡沅浦这老家伙早都把自己的底子给漏完了,他给对方出主意,可并不是想帮“我大清”千秋万代,而是怀着不为人知的心机。

朝廷再这么下去,洪杨之乱固然能够平定,但是三四年后的外辱却是躲不过去的。等英法和毛熊在西面打完后,立马就会掉头收拾咸丰。

洋鬼子心心念念的原料和市场,都还没有达到令他们满意的程度。通商口岸有五个,真正发达的也就盛海和粤州,其他的三个多少都差点意思,洋人一般也不太爱去。

摆脱了罗刹的纠缠,英法就腾出了手,既然合法生意赚不到大钱,走私生意还不合法,那干脆就进一步扩大合法生意,同时让不合法的变成合法的。

十几年前,英人只是浅尝辄止,这么点利益,他们是不可能满足的。

这個朝廷只会越来越弱,随着湘军集团的逐渐强势壮大,中央集权只会日渐一日的衰落下去,这对满人朝廷固然不是好事,对泱泱大国的国运则更加不是好事。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太平之乱后期,随着八旗和绿营的衰落,中枢政权掌握的直属军事力量迅速崩溃瓦解,难以为中枢提供支持和帮助。

地方汉人地主官僚集团则是趁机崛起,一举摧垮了两百多年来的中央集权,突破了满人督抚掌握地方的惯例。

从此,地方强势,中央弱势的问题就一直存在。虽然因为曾国藩主动退了一步,让清政权得以苟延残喘,这大清的江山只怕都要易主了。

曾死后,其弟子缝补匠也只能修修补补,守着这艘日渐陈旧的破船过日子……

老李死后,大头也曾有机会重新树立集权,但却因为自己的贪欲闹得身败名裂。

随后的军阀割据一直持续了数十年。直到改天换地的那一天,才重建中央集权,可国力倾颓早已不止一日。

话说到底,这么大的国家,就不能没有一个强力的中央政府。因此,无论是出于自己的任务,还是为了国运考虑,白景善都是不想看到末代圣人无敌崛起的。

自己的这个厘金法子提前祭出,想必以老胡的智慧不会看不懂什么意思,有他说话,皇帝是不会傻到什么都不懂的地步的。

咸丰确实没有经济头脑,为了筹措菌费滥发官钞,掠夺民财,最后搞得通货膨胀,民怨沸腾。

史载“五城内外兵民不下数百万户,各粮行抬价居奇,小民每日所得钱文,竟不能供一日之饱”,百姓和辜,苍生何辜!

思之良久,乔致庸决定,为了民生和自己的任务,下一部文抄之作,就主打金融行业的知识普及,给奕詝好好上一课!

今天的这封《讨粤匪檄》也是截胡计划的一环,这篇檄文说出了这个时代无数读书人的心愿,他们对于毁弃名教纲常的老洪都无法容忍,甚至有读书人在太平天国的科举考卷上瞎扯淡的,其不愿从洪由此可见一斑。

末代圣人的这篇宏大之文一出,立马引起大多数读书人的支持,从此名望大造!

如今,乔致庸递上了这篇文章,也算是劫了这份气运了,打下了入仕的第一个根基。这么好的机会,他不可能留给老曾,要削弱他,就是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削弱他,二是壮大太平天国。

两面做功,双管齐下!

这群读书人里,虽然也有很多虚浮不实的能之辈,但是仗着如此巨大的基数,自然也能找出一些才华横溢的人才,这可都是自己以后潜在的帮手和助力啊!

……

“二爷,你这见天的写东西,到底是准备干嘛啊,家也不回,大奶奶都不高兴了!”长栓在耳边的唠叨惊醒了乔致庸的畅想。

“你怎么还不走,办点事怎么这么费劲!”

长栓本来是来接信的,但是拿到了信却不动地方,嘴里嘀嘀咕咕道:“少爷,陆老东家又来了,说要看咱们乡勇训练的成果呢!”

乔致庸看长栓这小子满脸的为难之色,不由得好笑,踹了他一脚道:“你怕什么,咱们这营里又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上上下下谁敢贪污一文钱,我都能把他皮扒下来,他要来看就叫他看去,咱们又没什么见不得人的!要论抠门和扒皮,我不比他陆老东家差!”

长栓嘟囔道:“二爷,这一个多月咱俩和乡勇们同住同吃,这一点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任谁听了都要佩服。

可是咱们练这乡勇可是要去打仗的,可你看看,他们天天练走步、跑步,这也不是能打仗的样啊,您这练法到底靠不靠谱啊!”

乔致庸心里好笑,小伙子有眼不识泰山啊,这套经历过检验的训练方法,怎么可能没有用!

这个年代的士卒,已经被钱财和丫丫迷花了眼,没有银子,谁肯替你打仗,动一动都得拿钱,开拔费少了一文,谁认识你是哪个!

乔致庸不缺钱,以后纵然能搞到洋枪洋炮,没有纪律意识的军队,也是无法形成战斗力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