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7章 《泰西志略》  诸天:从镇压白景琦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两本书也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与人文的进步书籍,但是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对于西方的认知较为浅显,天朝上国的观念也没有彻底扭转。

历史上,魏源的《海国图志》在出版付梓后,便被百般攻击,最终在我国束之高阁。然而,东邻倭人却对此二书奉若珍宝,无数进步人士捧读不辍。

如此鲜明对比,足可见国朝国人今日心态的自大程度!

按理说,乔致庸所写的这么一本介绍西方人的书籍,也应该和他的前辈们一样被批判攻击,最终被历史埋没,直到多年后才能为人所知。

但是乔致庸的策略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已经用截胡而来的《讨粤匪檄》打出了名气,震撼了全天下的文人士子,乔致庸这个名字自然有了很大的影响力。

不能说人人拥戴,但是至少印象足够深刻,小小战斗檄文的作用可不仅仅是文采学识,更是一种政治号召,从古至今不外如是。

口号喊的好,就有真爱粉跟着追捧。紧接着又拿出了这部大作,真叫人应接不暇。

等到某些守旧派得知此事的时候,这本名为《泰西志略》的书籍,已经在文人圈内流行开来了。

有清一代盛行文字狱,然而如今已经是咸丰年间,对文道之掌控远远不如康雍乾之时严密,嘉道以来鲜有文字狱大案。

胡沅浦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乔致庸抵京师的前夕了。

老胡的眼力还是十分凌厉的,这熟悉的文风,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悬念,直接就锁定了乔致庸这个山西的商人子弟。

一翻扉页,果不其然,就是这小子!

胡沅浦也担心这本书会遭到清流的攻击,因此打算“恶人先告状”,直接拿着书去觐见咸丰去了。

咸丰坐困皇宫,对于外界之事只能通过手底下的人汇报,也是刚刚得知此事,便见胡沅浦拿着书到了。

君臣二人拿着这本“大逆不道”的小书,看的啧啧称奇。

咸丰一辈子没出过远门,自幼接受的是杜受田正统的儒家教育,对于遥远的泰西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也就比他爹道光帝强一些。

要知道在他皇考道光在位的时候,得知英人来战,竟然不知其人来路,竟有想要经由陆路反击英人之“宏伟战略”!

乔致庸的这本书,语言平实易懂,便是识字的普通百姓也能很好理解,介绍的泰西风物更是娓娓道来,极具趣味与知识性。

更难得的是,这本书并不崇洋媚外,也没有指摘朝政不足,仅仅是在客观介绍。若说有哪些是作者一管之见,那也就是后面论述中西未来的时候涉及到了一点时政,但也并不出格。

“胡师傅,这书竟是那乔致庸所做?此人究竟从何处学得的这些洋人学问,你可知否?”

胡沅浦苦笑一声道:“皇上,老臣与这乔致庸也不过是一面之缘,对于他这广博学识之来历,也不甚清楚!”

咸丰暗暗称奇,他立志要做国朝的中兴圣君,这些日子闲暇时候一直在看他们满清圣祖的实录,想要从先祖身上找找治国理政的经验。

看着看着,竟然发现圣祖皇帝在世时,竟然学贯中西。咸丰一边钦佩,一边却十分疑惑,为何圣祖皇帝不用这些学问治国呢!

本来想问问自己最信任的师傅杜受田,但是杜师傅已然出京去办理赈灾之事,自己的疑问一直未曾得解。

今日看到了乔致庸的这本西学小书,不由得又勾起了他的疑问,当场向胡沅浦问了出来。

老胡是个聪明人,他对圣祖皇帝的事也很熟悉,但是这个问题他却不敢答!

他虽然受到咸丰的信重,但是自己毕竟不是满人,如何能答你老祖宗不想让汉人学聪明这事呢!

老胡选择了战略性后撤,表示道:“老臣愚钝不能知,不过想来有一人,能得解陛下之疑惑!”

“是谁?”咸丰忙道。

“乔致庸!”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